枫林在线精华区>>考研考证>>计算机 |
[35260] 主题: IT认证培训:血战2002 |
作者: leaflet (Leaf闭关中…) | ||
标题: IT认证培训:血战2002[转载] | ||
来自: 61.165.*.* | ||
发贴时间: 2003年01月07日 12:11:42 | ||
长度: 14549字 | ||
终于走过了2002年,一大批IT认证培训中心都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这一年,他们辛勤地奔走于上游厂商与下游学员之间。他们想为利益与荣誉而战, 但多数人,更多的时候,是在为了生存与生命而奋斗。他们陷入了由他们亲手制造的喧 哗又无序的市场竞争中,从企业经营的各个层面展开拼杀。 于是,2002年,在中国IT认证培训市场刚满10周岁时,一场“血战”不可避免地展 开。中国IT培训企业也走到了必须决定自己何去何从的紧要关头。 Voucher大战―一把辛酸泪 这一年里,最激动人心,最不堪回首,最生死攸关,也最为波澜壮阔的一场战役, 要数微软的Voucher大战。(鉴于所涉及考试中心的品牌和知名度,我们在此一概隐去 了大家的名字。) 股票被套牢的感觉可能人人都不难体会。2002年,很多培训中心的老总们都有机会 仔细品尝了一把被套牢的滋味。“到10月12号,我手里还有6000张Voucher没卖出去, 当时真觉得走投无路了。”某大型IT培训中心老总谈起一个多月前的感受仍然心有余悸 。 Voucher,是市场上对微软“考卷”的俗称。学员须从Prometric或VUE考试公司购 得考卷,方可参加考试。以市场上最为火爆的微软MCSE考试为例,拿到一个MCSE证书需 要通过7门考试,就要买7张Voucher。 每张Voucher的国际标准价格为25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00元)。自2002年1月1日起 ,这一价格在全球统一上涨为50美元。但Prometric与微软公司同时出台一项优惠政策 ,即在2001年底之前注册考试的学员,仍可享受25美元的价格。 能在考试费上享受一半的优惠,对于价格敏感度很高的IT培训行业来说当然是兵家 必争。于是,几乎所有的微软培训和考试中心都像抢购原始股一样囤积了大批的Vouche r。一位老总说:“我们到今年5月份之前都账上空空,所有的钱都拿去买Voucher了。 ” 但到7月之后,大家开始意识到形势不妙。“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按照去年的考试量 预购了今年的Voucher,但今年实际上没有去年好做,想持平都挺难的。” 如果Voucher砸在手里,将是10万,甚至几十万元的损失。对于有些培训中心来讲 ,这种损失是致命的。于是有人扬言要“联合起来到北京去请愿”;有人撑不下去了, 卷了学生的钱便逃之夭夭; 还有人干脆做起了“卖证”的生意,一手交钱,一手拿证。 据说心甘情愿受骗的学生一拨接着一拨; 当然更多的人开始在年底失效期来临之前不惜 血本地大把抛售Voucher。11月,Voucher的市场价格便宜到120元,有人抛出的价格甚 至低到了60元。一个月内,所有人压在手里的Voucher都被抛售一空。 损失从某种意义上已被减到了最小,但2002年却成为培训中心心中永远的痛。 连锁战―没有爱情的婚姻 “如果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课件,我们永远是国际IT厂商这样一群地主的‘佃 农’。就这样去搞连锁,无疑是一场没有爱情的婚姻。” 2002年年初,正当国内IT培训 行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连锁加盟会大战之时,一位IT培训企业的 老总在搞了一年连锁之后无奈地说。 1999年、2000年,对IT培训企业来说可谓是一段美好的时光,“那时候挣钱啊”。 可转眼间,2001年,更多的IT培训企业开始尝试把“特许连锁加盟”引进过来。到了20 02年,有条件的上,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上。尽管自己的品牌还不响亮,尽管自己 也是“佃农”,但“连锁战”这一场战争还是要打的。先拉上几个兄弟企业,占领一个 山头,然后再武装起来,包装得像模像样的,“专业机构、值得信赖”的炮弹一发接一 发地打,还真拿到了一些战利品。但好日子没过几天,一些连锁企业便撑不住了,原因 就是相对于那些有爱情的“婚姻”而言,他们拿不出有品牌质量保证的规范体系,拿不 出令加盟者心动的讲义和课件…… 但愿,那些在这场战争中坚持下来的、有爱情的“婚姻”,能够造就中国的IT培训 品牌,能够与那些对中国IT培训市场觊觎已久的美国、印度等全球性的IT培训品牌展开 新一轮的连锁战。 “包工作”战―以诺言促销售 有人说,IT产业大部分人的工作就是体力活。于是,有人便说IT培训是制造“IT产 业工人”的行当,是在梦工厂里生产、拷贝“软件蓝领”。有人拿钱、时间成本、机会 成本投资接受IT培训,买的就是能够卖出去的“资格证明和能力”这种产品。但如果没 有人愿意承认这种“资格证明和能力”,就等于投资没有回报。 于是,作为IT培训企业的营销手段,各种各样的“就业班”、“找不到工作赔两万 ”等口号掀起了2002年中国IT培训市场的又一场战役。先找一些“IT企业大户”拿到“ 人才订单”的承诺,或者举办专门的“招聘双选会”,总之是与IT雇主们建立这样或那 样的关系,与时俱进,实现双赢。 多证战―多与寡的辨正 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1000名被调查者的平均认证个数为3.3个,另外,85%的人表 示在未来的一年内、在现有认证基础上,要再“拿下”其他认证。而一般来说,所持证 书越多,收入就越高,每增加一个证书,年薪平均要增加2200~3000美元。 在今年的国内IT认证培训市场,多证培训也渐成热点,并大有席卷天下之势。但国 内的多证培训似乎在走急功近利的路子,培训机构以让考生“在同样的时间内,花更少 的钱,拿更多的证书”为旗号,推行多证培训。目前国内“多证书培训”主要表现为以 下两类。 其一,一次培训考试合格发两个证书,即所谓的“双认证”。CEAC与微软、北大青 鸟APTECH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合作推出的双认证在今年都很著名。另外,中软总公司的 高教自学与国际认证的双证教育、NIIT国际软件工程师“双证”成人教育等,也皆是双 证教育的代表。 其二,参加一次认证培训,即可参加多种认证考试,获得多种认证证书。目前国内 大多培训机构多为一次培训,获两个证书。比如易路公司以Red Hat培训课程为基础,增 加了红旗Linux内容,学员通过培训后就可以参加RHCE和RCE两种认证考试,取得双证。 再比如今年8月份开考的国家网络技术水平考试由于是与国际知名的认证考试机构―― ―美国国家通信系统工程师协会合作,通过考试的学员可以同时拿到信息产业部和美国 国家通信系统工程师协会分别颁发的证书。在双证培训中,培训机构将MCSE+MCDBA捆绑 在一起比较常见,不过在今年暑假,一家著名的培训中心竟祭出了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 三证班、Cisco网络管理员三证班、Cisco网络系统工程师四证班、Cisco网络专家五证 班和网络安全专家四证班的全套法宝,让人叹为观止。 战略合作战―“强龙”嫁给“地头蛇” 11月初,全国25家微软授权高级技术培训中心都把自己最好的老师派到了上海,他 们的任务是:排除万难,一定要入选微软“护航计划”。 两个星期夜以继日的拼杀后,17家培训中心成功入围,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微软“金 牌技术服务中心”的授权,他们将为微软在当地的企业级客户提供培训技术支持和服务 。基于“护航计划”,微软在售后支持业务上将无后顾之忧,而各地的培训中心正可借 微软之力大力拓展企业级培训业务。 与厂商密切捆绑的合作模式在今年已经成为很多培训中心不约而同的选择。他们不 再满足于为厂商做培训代理的地位,而是积极地行动起来,成为厂商的战略性合作伙伴 。Cisco为数不多的几个授权培训中心正在东奔西走,成为Cisco认证培训“打假”的主 力,华为杯网络工程师挑战赛借助培训中心的力量在武汉、长沙等地开展得如火如荼, 北大青鸟APTECH遍布全国的培训合作伙伴则为公司带来了数千万的利润。 国际大型厂商有极强的品牌影响力和行业资源,遍布各地的培训中心则是当地市场 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合作,正在显示着无以抗争的威力。 软件学院大战―疯抢一根“救命稻草” 就在教育部的35所软件学院风光出场时,一大批培训中心也通过各种方式组建了自 己的软件学院,其数量足以与35家正规军匹敌。 看准了传统学历教育教学方式和课程的严重滞后、职业导向不强、缺乏实践环境等 不足,以及学校在品牌方面的绝对优势,IT培训企业与高校计算机系、信息系的结缘本 无可厚非,但仓促登场的民营软件学院忽略了很多问题。 首先是对市场估计不足。一哄而上的软件学院到底是个多大的泡沫,没有人能说得 清楚。而建设一个软件学院初期投资相对较大,对于资本力量薄弱的培训中心来讲,能 不能收回投资和何时收回投资都是问题。 其次,民办院校的招生并不在高考正式录取之列。据说现在高考录取工作已经增加 到了10批,在第10批考生被录取完时,已经10月中旬了,这时候才轮到民办软件学院招 生。可很多软件学院的招生简章上写的都是9月1号开学。今年的情况是,9月1号开学时 ,有的学校甚至只招到了几个学生。 另外,软件学院的学生是否能够最终取得IT人才市场的“通行证”也还是个未知数 。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职业导向型课件的研发和持续性更新、没有聘用到具有项目 实践经验的师资、没有合理的课程体系,恐怕这根“救命稻草”终难实现办学机构和众 多学子的美丽梦想。 自有品牌战――反“认证”培训模式 今年,很多培训中心都开始面向市场推出有自己品牌的课程,如昆仑瑞通的软件工 程师和网络工程师就业课程、银河的白金网管课程、山东海天的IT营销工程师和程序员 系列课程以及南京网博的软件工程师认证课程等。而在这方面先行一步的世纪传人公司 早在年初就已经把自己开发的企业网络解决方案课程卖到了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和国 家信息化培训认证管理办公室。 应该说,自主研发能力将是IT认证培训中心下一步发展的最主要核心竞争力。但前 提是自己的课程应是真正把握了企业用人需求,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如果只是把几个厂 商的认证课程“攒”在一起,就谈不上是什么自有品牌,连品牌也不是。 打假战―舆论监督引发“抓鬼”运动 4月15日,《计算机世界》以《IT认证体系走到崩溃边缘》为题发表了一篇揭露IT 认证培训市场污流横行的文章,公开掀起了中国IT认证培训市场的“打假运动”。随后 ,更多的媒体陆续加入到这场战斗中,势态波及全国,长达8个月之久。 《计算机世界》报相关记者因此遭到了被该文章点名批评的一些企业的恶意攻击。 但诚信无敌,7月26日,40多家关注产业发展的IT认证培训企业老总齐聚北京九华山庄 ,围绕“质量、品牌与发展”的主题展开大讨论。“九华会议”被业界认为在扭转IT培 训市场“诚信危机”的局面,建立行业自律和规范方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今年,随着“打假”的呼声日益高涨,相当多的企业也加入到这一氛围中来。年初 ,Cisco公司推出模拟操作式考题,在原有的标准化试题基础上加入模拟操作的内容, 希望用先进的老师限制那些没有实际操作经验只会背题的“paper”学员。4月,Promet ric公司金牌合作伙伴年会明确打出严抓考场质量的主题,向考试中心推出考评质量的 “5星”计划。据最新消息说今年是Prometric公司关闭违规考场最多的一年。8月,微 软对全国培训合作伙伴进行肃查,末位淘汰制将使一小撮不求上进的培训中心抱憾而退 。10月,微软和Sun等公司与Prometric公司达成共识,今后凡未经微软和Sun授权的培 训中心将不能再提供这两家厂商的认证考试。 质量口号战――话音难落 与此前盛行一时的“命中率100%”、“绝对包过”等招生手段相比,今年一些培 训中心开始有了长远眼光。 北大青鸟在年初打出“质量年”的标语,力推“诚信教育”。银河则干脆针对市场 风行的“三包政策”,推出了自己的“三不政策”,即“不推荐工作、不讲考题、不承 诺100%通过考试”,声称让学员学到真功夫才是培训中心的本分,令业界眼前一亮。 还有一批企业猛打服务牌。比如科创告诉大家“一朝为学员,终身是朋友”,强调 的是教后服务系统;黑龙江连邦提出“以最好的服务、最好的质量确保学员学有所成, 高质量地满足学员的培训要求”;南京网博则标榜“专业专注,全心服务”,着力把对 学员的服务推向前台。 能“说到”,说明已经“意识到”了,谁能真正“做到”呢?大家互相检验吧。 品牌影响战―乱军之中出头难 品牌是服务型企业的关键要素,一些培训中心在专注业务的同时也在自身品牌建设 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显而易见的如,银河、瑞通、中科院软件所、世纪传人等公司大肆 招募连锁来扩大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大连先河、博学堂、易路等公司通过广告做知名度 成绩突出;山东海天、南京网博、江苏万和、天津浩然等培训中心坚持本地做强的原则 ,在所在区域内颇有号召力;还有一批培训中心如中达金桥、上海利普等,凭借与所在 高校的密切关系,几乎是“独吞”校内市场,很令同行羡慕。 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IT认证培训市场并没有占绝对优势的品牌,没有寡头式 的培训企业存在。 不久前,《计算机世界》组织了一项《IT认证培训企业品牌影响力调查》,在回收 的近200份有效问卷中,只有18家企业被我们的读者选出,认为是“有品牌影响力”的 企业,其中最多的一家得票为38票,最少的只有2票,而且得10票以下的培训中心就占 了14家。 如果是选英语培训,肯定有90%以上的人能马上说出新东方、华尔街这样的品牌。I T培训在全球其他地区也不乏垄断性品牌,如美国的NetG、启迪、新地平线,印度的四 大家族等,其先行者的足迹已经踏上了中国国土。 而我们自己的培训中心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谁是2002年最知名的培训中心? 自10月下旬以来,我们通过本报“培训与认证”栏目、计算机世界网及《计算机世 界》报的五大市场版同时发放了“中国IT认证培训企业品牌影响力读者调查问卷”。现 把部分调查结果公布如下: 知名度最高的IT认证培训中心 银河、中科院软件所、昆仑瑞通、北大青鸟APTECH、神州数码、华为、世纪传人、 长城软件、上海南洋、南京网博、北大方正、中科院计算所、科海、博学堂、清华万博 、黎明网络、大连先河、晓通。 口碑最好的IT认证培训中心 银河、中科院软件所、上海南洋、科海、神州数码、世纪传人、中科院计算所、南 京网博、江苏万和、昆仑瑞通、博学堂、北大青鸟。 评论 2003:谁是英雄? 本来,IT认证培训中心们应该是这个市场上非常“快乐的一群”。 他们拿着厂商的授权,在大公司的阴蔽下过着衣食无忧的平安日子。微软在北京最 早的培训合作伙伴世纪传人公司总经理詹瑞说:“我们当年曾经以为我们就是微软公司 的一个部门,每天都有客户打电话来问‘是微软吗?’,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问题 。” 但是冬天说来就来了。经济大环境日益萧条,培训市场鱼龙混杂,竞争无序,任何 一家培训中心都不可能再单纯地依靠厂商原有的认证课程生存。怎么办? 转型――是必然的出路。 为什么到了今年IT认证培训行业开始战事频仍,而往年,如一位老总所云,“都是 喜气洋洋的”?归结为一点,就是认证培训不行了。确切地说,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微 软认证培训利润大跌,原来以微软培训为主要业务的培训中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因此 ,大家才忙着去铺连锁、包工作、多发证、搞合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一句话,市场形势变了,企业必须得跟着变。 变革时期,谁抢在前面,就会先声夺人,占取一点先机。但抢占先机要求公司领导 人对市场有极其敏锐的判断和反应能力;有纯熟的管理手段;要求整个组织能够有效沟 通,达成一致;要求公司必须储备了足够多的人才,他们不是一颗螺丝钉,而是一台发 动机;还要求公司具有展开市场宣传攻势的意识和策略。 所有这些,在繁荣时期都不重要。而今年,企业的生存能力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充分 考验。 一番血战过后,好斗的企业们将进入自省的2003年。成败会初见分晓,但我们认为 ,明年仍将是IT培训业的调整年。因为大家的业务模式从雷同走向各异,各种模式的成 败都需要一个探索的时间。但一些新的趋势会带来新的机会,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会在更高层次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新的较量将在它们之间展开。 参加培训需要区别的几个概念 授权培训中心和非授权培训中心 授权是指拿到厂商的授权。只有拿到厂商授权的培训中心才可以从事该厂商认证课 程的培训工作,也才能够得到该厂商在教材、教师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监督。而 拿不到授权的培训中心则通常会用盗版教材、没有经过资格认证的教师来应付学生。所 以,一般来说,到厂商授权的培训中心去参加培训,学习质量会更有保障。 授权培训中心和授权考试中心 授权培训中心是指拿到微软、Cisco、Sun等认证体系提供商的授权,为其客户提 供培训服务的公司;授权考试中心则是指拿到Prometric和VUE等考试公司授权,为其客 户提供考试服务的公司。 需要明确的是,并非所有授权培训中心都是授权考试中心。但因为每一个考试中心 都可以提供多种厂商的考试服务,所以经常会有一些考试中心在拿不到认证厂商授权的 情况下也做培训。其效果可想而知。 为什么同样一门课程大家的价格会有不同? 目前培训市场各个地区、不同培训中心之间价格相差甚远。以目前市场上最火的微 软MCSE认证课程为例,有些培训中心打出的MCSE培训费为3000多元,大多数公司为1200 ~1500元,今年有甚者已经打出了490元的历史低价,还有卖考试赠培训的就更不必说 了。 据微软公司认证培训经理田萌介绍,MCSE课程的培训时间应为220学时左右(根据 学员选修课程的不同会有变化),如果正常核算各种成本,使用有资格认证的教师,提 供课程要求的实验环境,微软公司对授权培训中心的培训指导价位为每36学时600元。 依此估算,一门MCSE课程的正常价格应为3600元。而低价位的培训势必缩减了某些 成本,如课时、实验、教师等,学员得到的培训内容当然也会跟着大打折扣。今年市场 上多有关于“认证证书没用了”之类的说法,也是对学无所成的一种抱怨。 其实,相当多的老师和技术人员都有亲身体会,他们认为微软的MCSE是一门经过了 长期市场考验的、内容设置非常实用而有价值的课程,只是一些培训中心为了降价迎合 学员,不可能在有限的成本中呈现MCSE的全貌。所以在此奉劝莘莘学子,学知识万不可 贪“小便宜”。(完) 计算机世界 |
||
========== * * * * * ==========
|
上级目录 |
Copyright © 2001-2025 枫林在线(www.FengLin.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