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在线精华区>>文学小筑>>原创视野 |
[24304] 主题: 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 |
作者: never_sad (水澹澹) | ||
标题: 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 | ||
来自: 61.165.*.* | ||
发贴时间: 2002年10月22日 13:25:36 (UTC +08:00) | ||
长度: 4433字 | ||
中华民族经历了5000年的悠悠历史,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也不 断地进步,引领着人们跨过一个又一个时代。一个时期文化的进步与那个时期产生的新 思潮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然而文化的进步并不意味着在理念上的脱胎换骨,在很 多方面仍然沿袭前人成说,保留着传统文化的根基。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便是所谓传统文 化中的一大亮点。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宗法制发生动摇,兼并 战争频仍, **** 风云多变。正是在这种情势之下,士阶层空前活跃,有的聚徒讲学,有 的游说各国,诸子蜂起,不同学派和 **** 主张自由论争,推动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其中 就有主张兼爱、反对兼并战争、反对宗法等级制度、反对儒家繁文缛节和厚葬久丧的墨 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节用、节葬、非乐、非命 。 “兼爱”、“非攻”。是墨家思想的根本,反对各国之间以争城夺地为目的、而使 百姓遭到灾难的混战,认为只有以“兼爱非攻”治政,只有天下的人都兼爱,才能使国 家安定,才能使社会安定。墨子力主“兼相爱,交相利”,不应有亲疏贵贱之别,本人 更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实践精神。墨子的兼爱主义是要以他所说的泛爱来灭 绝人类的对立斗争,要大家突破国境血统的差异,把人类爱的精神唤醒。为说明兼相爱 为何能有利于天下,他的看法是,在泛爱主义的立场来看,为自己国家做事,或为别国 做事是一样的,用自己国家的兵力去攻打别国是毫无意义的,如此想法,国际的侵略战 争和国内的战争就不会发生了。这与我们现在的爱国主义和和平共处外交政策有着相似 相近的地方,同样都是反对战争、宣扬和平。不管战争带给 **** 家、野心家的是什么, 但带给广大人民的只能是身心的疲惫和痛苦,所以反战将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两个 时代在“非攻”的主张上又有其不同的地方:墨家的“非攻”,是建立在动荡的社会局 势的基础之下,墨子的从“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最益厚”到“今至大为不义,攻国 ,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在哲学思想上有着严密 的逻辑推理性,为的是能上说王公大人,下教匹夫徒步之士,扭转观念。而在当今,反 战的观念是建立在战后“和平、发展”的两大世界主题的基础之下的,是已被公认的, 是人心所向的。 “节用”、“尚贤”。墨家思想的基本点。“节用”、“节葬”、“非乐”,是对 当权贵族“繁饰礼乐”和奢侈享乐生活的抗议。墨子早年习儒学,但认为儒家重礼乐, 主张厚葬,于民生不利,于是后来极力反对,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 墨家的“节用”思想,与当时的各诸侯王国的王公大人浪费奢侈的风气相抵触,这种主 张必然不会被任何诸侯所采用。但从小生产者的立场来看,任何财富的创造与积累都是 不容易的,所以必须节约爱护,墨子的这种主张代表了劳动阶级的思想。现在的勤俭节 约似乎与之如出一辙,也可以说,“节用”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只是对传统的一种沿 袭,两者的本质是一致的。但关于非乐,却是有着不同的观点了。墨家之所以“非乐” ,为的是反对奢华的生活方式而反对礼乐制度,但这种主张似有过激之嫌。尚贤、尚同 的 **** 主张,是反对任人唯亲的贵族世袭制。尚贤就是将 **** 从无能够的贵族手中转移 到有才能的平民手中。墨子认为旧贵族 **** 的身份制是阻碍社会进步的原因,必须根本 的改革贵族世袭制度,并且不论出身如何,给予有才能的人相当的财富地位,这是他要 推翻贵族的改革主义立场。这在今天已经实现,我国是一个民主专政的国家,有着民主 选举的制度,世袭这种概念已经不复存在。并且“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已经得到了事 实验证和普遍认同。 “天志”、“非命”、“明鬼”。墨子作为仁人,和平论者,自由主义者以及合理 主义者的一面外,还有宗教者的一面。他以为天是至上的神,并给予人至上的命令,认 为要治乱世,必须根据绝对的神意而行,以法律的形式向人民发布并强化人民的统治, 维持社会秩序,是一种法治主义的政策。而在今日,我国作为一个法制国家,实施着“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制度,用法律规范、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也赋予人 们一定的权利。这是两者共同之处。不同的是,墨子将宗教与法制相关连,虽然赋予“ 非命”和“兼爱”的内容,却仍然没有摆脱殷、周传统的思想形式。墨子统率弟子实行 严格的团体训练,因而形成了中国最早而有力的宗教团体,但毕竟是存在着宗教迷信成 分在其中。这在当今看来的确是一种不完美,但在当时,宗教的的确确拥有着强大的力 量以至于可以约束人性的不善,而这种主张在当时也应该是一种思维走向和趋势。 因为“尚同”、“尚贤”,因为“节用”、“节葬”、“非乐”,使墨家思想代表 了“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代表了劳动阶级的思想。由于小生产者在漫长的历史时期 始终处于被剥削压迫地位,其思想代表的墨家亦从未占过上风,直至清中叶后,墨学思 想以及墨学其他著作才被学者们重视研究。看来,一种思想要立足,与社会状况有很大 的关系,尽管墨家思想中还存在着唯物主义倾向,但在当时的社会,这是人们尚不能理 解、接受、认同的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的不断更新,人们终于领悟出了某些曾 在先人思想中体现出来的东西,并奉之为真理,而那些先人的思想却已成为我们所谓的 “传统文化”。这些当代社会中的传统文化,说它们是继承也好,是重又体现也好,但 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它们的确是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是社会的根本规则。 ====================== P.S.吃撑了. |
||
========== * * * * * ==========
|
上级目录 |
Copyright © 2001-2025 枫林在线(www.FengLin.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