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在线精华区>>影视世界>>第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
[257565] 主题: 明报:上海,美丽不美丽? |
作者: vagus_zhang (vagus) | ||
标题: 明报:上海,美丽不美丽?[转载] | ||
来自: 61.165.*.* | ||
发贴时间: 2004年07月29日 00:44:14 (UTC +08:00) | ||
长度: 9556字 | ||
发信人: budapesi (布达佩斯), 信区: Movie
标 题: (转贴)明报:上海,美丽不美丽?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04年07月28日21:30:18 星期三) 上海,美丽不美丽? 明报 27-7-04 现在有很多港、台的朋友常常跑上海,当中流传著一个笑话。 香港的朋友在上海打计程车,常常被司机问道:「怎么样,上海和香港也差不多了吧 ?」语气之中,小有上海人在上海滩的那种自豪。香港朋友则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回答 :「硬体可能差得不多,软体噢,差得远啦。」 这个说法让我想到不久前,第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一片锣鼓声中开场,又在一片唏 嘘声中结束了。去年由於非典没有办成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今年本来是大家双倍期待的 一个电影盛会,结果观众、导演、评委以及众多从其他国际电影节赶来的参加者都感到 十分失望。作为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都市,上海究竟为什么会把一个电影节办得如 此失败呢? 关於上海电影节的牢骚 其一。电影节组织混乱。有些大陆电影人耍大牌,迟迟不肯正式参赛。《茉莉花开》 到了电影节开幕了,才决定参赛,於是电影节组织者就慌忙在早上八点加场放映。田壮 壮的关於茶马古道文化的纪录片《德拉姆》,根本不在日程上。放映的时候有中、英文 两种字幕的版本,但是没有任何人告诉观众或贴出通告哪一个版本在哪一个厅放映。外 国的观众如果不是跟中国朋友去的,就根本找不到放映厅的门。 其二。一位法国的演员,兴致勃勃、千里迢迢从巴黎飞到了上海国际机场,左等右等 、东张西望,就是没有电影节的人来接他。他作出种种努力试图联系电影节,中间的细 节略去,结果是他在机场停留了十多个小时。绝望之中他拨通了法国领事馆的电话,这 才有人来接他到旅馆。他的愤怒可想而知,就是在可以冲澡、看电影的新加坡机场,也 没有人会平白无故停留许久。这样一个开始,让他期望中的上海之旅大打折扣,他忍不 住要对见到的所有法国同乡、欧洲同乡以及电影同行们抱怨那个漫长无味的等待。但他 并不是自说自话的祥林嫂,他的牢骚每次都像投入水中的石块,引起其他牢骚的涟漪。 在别的电影节上,机场都有班车和专人轮流接待,上海真的做不到吗? 其三。一位为欧美几个电影节选片的女士,从洛杉矶飞到了上海。她因为每年都来中 国,又有很多中国朋友,所以不会在机场死等。可是电影节接待处的人就是不让她登记 ,以至她不得不动用和上影厂的关系。即便得到了贵宾卡,她也只能看十部电影,其余 的仍要买票。当她看到一些影片没有英文资料而去询问时,一位笑容可掬的上海小姐告 诉她,是制片厂没有提供英文资料。「那你们电影节不能翻译啊?」小姐说:「那是另 外一个部门的事。」当她去拿电影节每天出的新闻简报时,小姐又说:「不可以,只有 记者才可以拿的。」她耸耸肩膀对我说,「都是这种小事,可是天天都听到『没有、不 可以』会让人情绪很坏。」的确,这些事儿在别的电影节上根本就不算个事儿。 其四。说到记者,他们是否就有更好的待遇?也不一定。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中国的 记者可能比外国记者的待遇好。一位法国大报《世界报》的记者来到电影节接待处,希 望能够登记并观看一些电影。「《世界报》?」美丽的上海小姐又睁大了眼睛,「我们 没有听说过。」当她被礼貌的告知这是法国最大的报刊之一时,她说,「法文的,我们 不懂的。」如果我在场,大概会忍不住问一句,「喂,对不起,这里是国际电影节吗? 」即便你本人只懂得英文,你也应该知道法国、德国的最大的几个报纸吧?即便你不知 道,你能否不要用你的无知给美丽的上海丢脸,为何不用你娇柔的声音「噢」一下,给 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登记了就完了? 其五。说到无知,还有一个小故事在跑电影节码头的人群中流传,真假由大家来判断 。威尼斯电影节大家都听说过了吧?它今年新上任的电影节主席马克早些时候被邀请担 任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顾问。他欣然接受了邀请:促进东西文化交流嘛,责无旁贷。马克 原本计划要来上海走走,结果大约是电影节忘记了替他安排住宿,他於是自己打电话到 电影节询问。接电话的人说对不起我没有听过你的名字,不知道你是谁?马克没好气地 说,「算了,你就当我电话也没打。」所有口口相传这个故事的外国人当然都知道马克 ,他在电影节这个行当里不是一天两天了,居然有办国际电影节的人不知道他?话说回 来,马克在中国住过多年,一口京片子,如果他和上海人用京话沟通,那就是他的不对 啦。 说到了国际不国际,牢骚就更多了。你既然号称是国际电影节,就该遵守国际惯例。 国际电影节,不论A类、B类,都有一条规定,就是所有被邀请的评委都要有相当的国际 知名度,或有影片参加过国际电影节,评审团主席当然更应该是国际知名、在世界电影 圈里有影响的人物。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评审团里,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似乎还不止一位, 评审团主席更是国际上不知名的中国名导。国际电影节的评审团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就是评委出於基本的礼貌,一般不会极力推荐本国的电影拿大奖。而上海国际电影节 的评审团中因为有不懂规矩的评委,所以发布获奖消息的前夜,评审团激烈争执、相持 不下,直到第二天早上两点才不欢而散。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中国电影《茉莉花开》获 得评审团大奖。那么它是否是参赛影片中最好的中国电影呢?看看评奖前夜的网上投票 ,它只有80多票,而呼声最高的是得了979票的《美丽上海》。那么究竟……?其中奥 秘,不得而知。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不懂规矩的评委也就在上海能够左右评审团的决定了,那些懂规 矩的评委还会周游列国,出了上海他们还是其他电影节的评委。电影节结束了,但关於 电影节的牢骚也带到了海外:中国人怎么老是给自己的电影发大奖啊,这样的电影节有 什么意思?的确,国际影星、著名导演都不愿来上海捧场不说,国内的名导、明星也爱 搭不理,好多上海的朋友说,「我们这里要是闭幕式上没有梅丽史翠普的到场,几乎就 变成香港电影节了,只有几个香港小明星在红地毯上走一走。」我说,「此言差矣。」 为什么? 关於其他电影节的闲话 香港电影节可不止有香港明星捧场。它虽然不是A类电影节,但每年都办的井井有条 ,尽管它并没有竞赛奖项,但是它每年都献给观众几十部精彩的新电影和百余部老电影 。香港电影节的组织者和观众都有很不错的品味,组织者最重视的就是观众的参与,所 以每年也都会有观众投票产生的大奖。参加投票的观众有机会参加抽奖,最高奖是到欧 洲参加电影节的往返机票,最低奖是银色电影胶片图片的书签,都是和电影有关的礼物 。香港电影节的新闻简报是绝对自由取阅的,双语电影节时间表可以免费在戏院、书店 、酒店、便利店拿到,制作精美的电影节指南仅售50港币,比起上海国际电影节售价高 达500元人民币的手册,可谓价廉物美。观众除了可以享受各种信用卡、会员卡的折扣 ,一次购票15张以上还奉送指南。那么香港电影节是如何选到好的电影呢?当然因为电 影节主席自己就是行家,每年还不断地走访其他国际电影节,和同行们一起观看、讨论 很多部电影了。除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哪个电影节主办人又不是如此呢? 「电影节」顾名思义是电影人的节日,不是在机场乾等或者被人一路说不可以、不知 道、不认识的灾难。我从去年到今年走访了三个国际电影节,都不是A类,但与号称A类 的上海国际电影节都有天壤之别。首先是去年3月在的意大利都灵举行的第十届国际女 性电影节,一个由四位漂亮能干的女人组织、专门放映女导演作品的电影节。由於我近 几年一直从事中国女导演的研究,2002年11月,她们请我为电影节推荐一部中国女导演 的新作。我推荐了上海女导演彭小莲当年的作品《假装没感觉》。由於都灵的女性电影 节并不是商业性的电影节,她们因为资金有限只能解决每位导演电影节期间四天的住宿 。但是经过努力,她们说服了欧亚基金会为彭小莲购买去意大利的机票。在都灵,我和 彭小莲都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美食、美景、热爱电影的观众,让电影节成为一个节 日,得奖与否已经在其次了。回来之後不久,欧亚基金会来信徵求大家对女性电影节的 意见,我们的回复自不必说。 去年去的第二个电影节,是10月份举行的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我因为手头上 有一个关於中国纪录片的研究专案,想去这个亚洲乃至世界纪录片盛会访问一下两岸三 地的导演们。本来就是一个个人行为,但当我冒昧写电邮给只有一面之缘的山形电影节 主席後,立刻就得到他的回音。填写了一张简单的表格,我就成了山形电影节的贵宾, 可以观看电影节的全部电影。飞到了成田机场,电影节的人已经在那里迎候多时,等客 人集中了,大家就一起乘新干线前往山形。山形之旅收获颇丰,我不但访问到了所有参 赛参展的华语纪录片的导演,还看到许多难得一看的纪录片,并在电影节夜夜欢笑的派 对上结识了几位日本的中国电影专家。几天前我又收到了山形电影节寄来的报告册,除 了有获奖作品的介绍,还收入了电影节期间的所有《新闻简报》。这样的态度,不单纯 表明山形电影节的敬业,还说明人家想一届一届把电影节做好。而我们的上海国际电影 节,不论办得多么失败,最後都宣布自己胜利闭幕,好像说:这一年又对付过去了。 今年1月,我作为华语地区的独立电影制片人和发行商代表,在瑞典的哥德堡参加了 第二届欧亚电影发行商计划会议。会议上亚洲方面出席的有印尼雅加达、菲律宾、日本 Filmex、韩国釜山等电影节的主席。(我在北欧电影节发行会议的名单上看到三个上海 国际电影节的代表的名字,可是没有一位出席。大约是领导觉得没有必要参加。)大家 欢聚一堂,自然也少不了关於各个电影节的闲话。原来雅加达的电影节是由珊蒂和纳塔 莎两位女士发端,得到政府的支援,如今已经是印尼最重要的文化盛会。每年电影节的 影片名单都是万众期盼的重要新闻,以至於为了电影节顺利进行,她们每年都要保密到 开锣前一个月左右才公布。电影节力图选到各个类型的电影,年年都没有让观众失望, 年年都创下票房佳绩,让电影节一届比一届更大地办下去。菲律宾国际电影节也都有类 似的策略和自己的观众,日本Filmex则是有意识地对抗已经愈来愈商业化的东京国际电 影节。 我不是上海人,生平也没有代表过上海人,但当时因为我从香港去,又没有上海国际 电影节的人在场,大家於是纷纷向我询问为什么上海国际电影节不能办得像样一些。他 们开始几届也去过,後来就不肯去了。大家都说,「上海国际电影节为什么不能选一些 好的片子呢?」我说大概因为没有像你们这样在国外受了教育,懂得电影文化、也懂得 电影制作的人参与吧。他们於是又鼓励我去做上海国际电影节。「你为什么不去做?我 们可以把我们的电影节关系都介绍给你,大家可以加强一下亚洲地区的联系嘛!」我只 能笑笑,没说出来在中国就算你知道怎么做电影节,领导未必让你去做。「上海多漂亮 啊!」他们又说,「如果上海国际电影节办得好一点,谁还会去釜山这种前不 村、後不 店的小地方。」但是泱泱大上海的电影节就是做不过一个区区釜山:釜山电影节的电影 市场近几年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很多找投资、谈合作的电影人宁可去釜山、鹿特丹 这样的B类电影节,因为在那里人们可以坐下来谈事情,而不是像在康城那样终日人心 惶惶。 上海是当今世界上炙手可热的一个城市,可是为什么这个城市就办不好一个电影节呢 ?上海人是讲面子的,虽然他们宣布上海国际电影节胜利闭幕了,但电影节圈子里已经 传开了一个新闻:它将不再是A类电影节了。国际电影节组织有自己的规定和标准,你 达不到,你就下马。砸掉一个牌子容易,再创一个牌子可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做到的事 了。电影节本身就是个锦上添花的东西,做得好了,每年到了季节就会有人来看你的花 市、花展;一个城市没有花市本来也没有什么,但有了花市又拿一些不新鲜的花来凑数 ,大家又会作何感想?在如此美丽的上海,我们真的需要如此不美丽的故事吗? -- ※ 来源:・日月光华 bbs.fudan.edu.cn・HTTP -- ※作者已于 2004-07-29 00:55:35 修改本文※ |
||
========== * * * * * ==========
|
上级目录 |
Copyright © 2001-2025 枫林在线(www.FengLin.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