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在线论坛精华区>>影视世界 |
[166552] 主题: 战片经典回顾 |
作者: wistar (剑之心*西北望.射天狼) | ||
标题: 战片经典回顾[转载] | ||
来自: 203.95.*.* | ||
发贴时间: 2004年03月04日 00:29:36 | ||
长度: 6427字 | ||
战片经典回顾
作 者:HeroDVD 来 源:GO MOVIE 论坛 电影似乎让战争带给全人类的伤害成为一道历久常新的创口。新世纪的第 一年,两部分别来自欧洲和美洲的大片———《兵临城下》与《珍珠港》 重新揭开了二战的伤疤,只不过这次它们想唤起的不是反思,而是票房。 二战算得上是20世纪人类史上最浩大的劫难,正面描写这次战争的优秀电 影可说是层出不穷,如果从艺术性和影响力来评判的话,下面这10部可算 是其中最杰出之作: 1.《卡萨布兰卡》(美国,1942):当爱情遇上战争 或许你会觉得,这部没有出现枪林弹雨的影片不能算作狭义的“战争片” ,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又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战争片”,因为它是一 部在战争中完成,为士兵们拍摄的电影。这部奥斯卡最佳影片表面上讲述 了一个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实际上宣扬的是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影片 避开了一切与人性主题无关的枝蔓,直接切入心灵最深处的挣扎———爱 情与战争之间的矛盾,当爱情遇见战争,爱情———即便是一场寻常的三 角恋,也可以变得如此崇高。而魅力十足的汉弗莱·博加特与优雅动人的 英格丽·褒曼也因本片成为电影史上一对经典的银幕情侣。 2.《攻克柏林》 (苏联,1949):为了祖国和领袖 《攻克柏林》与后来摄制的《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被 统称为“解放三部曲”。影片以国家名义调用了雄厚资金与大量军队,故 此片场景异常壮观真实。导演齐阿乌列里原先是格鲁吉亚的雕刻家,他一 方面继承了俄国前辈创作严谨的体验派电影理论,同时又恰如其分地表现 出人性美好的一面。影片风格既带有歌颂英雄与战争勋迹的吟唱诗人那种 奔放的热情,也呈现了中古民间艺匠那种与原始时代画家相类似的惊人简 洁手法。虽然多年以后,这部影片被视为斯大林故世前持续好多年过度个 人崇拜的一个鲜明例子,但影片本身仍不失为一部伟大的史诗巨片。 3.《桂河大桥》(英国,1957):军人的荣誉 这是影史上最出色的反战电影经典之一。执导过《阿拉伯的劳伦斯》的英 国大导演大卫·里恩告诉我们,荣耀不只属于那些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军 人,也属于那些展现民族精神、实现自我价值的军人———即使他们是战 俘。尽管桂河大桥是为敌人而造,他们也要筑造得最好。故事在由东西方 不同人生观、价值观而产生的强烈冲突中不紧不慢地走到最高潮:被俘的 英国军官竟然试图阻止盟军战友的炸桥计划。在人们惊讶于英国式的僵硬 思维时,观众却看到了一个军人、一个英国军人莫大的荣誉感。因为战争 中没有绝对的赢家和输家,它迟早会结束;而军人的荣誉和智慧将随着这 座大桥屹立600年。 4.《最漫长的一天》 (美国,1962):传统电影中的二战 在《拯救大兵瑞恩》之前,以诺曼底登陆为背景的影片有很多部,其中最 著名的就是《最漫长的一天》,该片由安德鲁·马顿等五位著名导演联合 执导,并云集了约翰·韦恩、亨利·方达等当时众多超级明星。影片让人 们认识到战争不是简单的武力征服,不是侥幸的死亡游戏,而是残酷无比 的智与勇的搏斗。《最漫长的一天》以英国人、美国人、法国人和德国人 不同的视角,展现了总攻日盟军对盘踞欧洲的纳粹发起进攻的情形,不但 大事件叙述平实逼真,而且从将军到士兵一系列人物也刻画得栩栩如生。 由此被认为是以传统手法正面表现二战的盖棺之作。 5.《巴顿将军》(美国,1970):一个军人的灵魂 巴顿既是一位暴戾的军神,又有着诗人善感的灵魂。在这部弗兰克·林沙 夫纳执导的影片里,巴顿不仅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还是一位生错时代 的英雄———这需要感谢年轻的编剧科波拉,更为关键的则是乔治·C·斯 科特出神入化的演技。斯科特将巴顿内心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他最 后获得了奥斯卡奖,却拒绝领取小金人,因为他“不是为奥斯卡而演出” 。影片的开场是高难度的反传统段落,在美国国旗撑满银幕的背景下,主 人公作了长达5分钟的著名独白,他的声音甚至盖过了震耳欲聋的坦克声— ——“阵地让敌人去守吧!我们要进攻,当你老了的时候,你会自豪地说 年轻时是在战场上战斗,而不是在印第安纳铲大粪”。 6.《虎!虎!虎!》(美国+日本,1970):史实的再现 今年大片《珍珠港》中以电脑特技展现的45分钟轰炸戏,也许只能满足你 的视觉要求,如果你想了解“珍珠港事件”的前因后果,又对枯燥乏味的 历史教科书不感兴趣的话,那么,去看看《虎!虎!虎!》。“虎!虎! 虎!”是日军战机偷袭得手后向母舰发出的密电,因为日本人迷信地认为 虎是一种能平安地从千里征途上归来的神奇动物。这部由美日联合制作的 战争影片,风格朴实,严格按照时间顺序,细致、全面地呈现了双方在珍 珠港事件中的始末,包括外交、军事的进程,在观点上不偏不倚,极其客 观,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7.《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南斯拉夫):一个人的城市 这是一部曾在中国风靡一时的影片,也曾让许多少年人热血沸腾,“空气 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更是耳熟能详的台词。电影用曲折多变的情节 给我们讲述了一群勇于献身、决不屈服的英雄儿女的动人故事。只要有侵 略和压迫,谁都可能也可以是瓦尔特,虽然没人知道瓦尔特是谁,但他却 真实地存在着,在他的领导下,萨拉热窝的游击队粉碎了纳粹的一个又一 个阴谋。自由最终必将属于人民!谁都记得在影片的结尾,纳粹军官冯· 迪特里施指着壮丽的萨拉热窝对他的继任者哀叹地说:“看,这座城市, 就是瓦尔特。” 8.《遥远的桥》(美国+英国,1977): 这是20世纪70年代摄制规模最大的战争片,在大导演理查德·阿坦伯勒的 旗下聚集了诸如詹姆斯·卡恩、迈克尔·凯恩、肖恩·康纳利、罗伯特· 雷德福、安东尼·霍普金斯等一干明星。但也正因为戏份分配的关系,使 情节进展有如片段的组合,缺乏一气呵成的气魄,而且也拍得太冗长。不 过即便如此,凭借极其出色的摄影和明星们的倾力出演,部分场面仍令人 有大开眼界之感。影片描述了欧战尾声的1944年,盟军为了打开通往柏林 的道路直捣纳粹首都提前结束战争,于是采取大规模的空降行动降落荷兰 。为了夺取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铁路大桥,与占有绝对优势的德军浴血奋 战的故事。让人扼腕叹息的是,虽然付出了伤亡惨重的代价,盟军仍遭失 败;不过,微软公司于1998年出品的同名电子游戏却能让你有重返当年战 场、甚至扭转战局改变历史的机会。 9.《拯救大兵瑞恩》 (美国,1998):生命的价值 这部表现战争中拯救同胞的电影,看起来是在讨论八条生命换一条生命的 价值观问题、探讨拯救与被拯救这一古老的哲学问题,但透过故事的表面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将人们的视线推向了人性的更普遍层次:在困境中 人们互相关心这一绽放光辉的神圣品格。所以,巴黎的女孩子可以牺牲生 命去爱护;母子的深情可以向战友们倾诉。这是一部出色地调和了思想性 和戏剧元素、既赤裸裸表现战争暴力,又不遗余力赞美人性的作品。由于 过度宣扬“大美国主义”,这部作品在艺术成就上不如同年出品、获得“ 金熊奖”的《细细的红线》出色。 10.《细细的红线》(美国,1998):理智与疯狂之间 隐居20年的导演特兰斯·马利克的复出,绝不是为了满足观众对“奥哈马 海滩”式战争片的习惯性期待,而是透过一场噩梦般令人恐惧、残酷到了 骨子里的血战,对“战争”与“死亡”,“理智”与“疯狂”发出天问式 的疑惑。导演在本片里展现出他驾驭镜头的非凡功力,镜头频繁在旖旎的 南太平洋风光和血腥残酷的战争场面之间切换,逃兵威特在海边呢喃的文 艺气息浓厚的内心独白和扑面而来的满山遍野的长草,以及鬼魅般出现的 日军,将战争中的荒谬恐怖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美军攻入日军营地 后的疯狂杀戮和日军面对死亡的巨大恐惧,对战争中的“人性的理智”提 出了有力质疑。也许就像该片的名字———来自于阵亡将士墓志铭上的一 段碑文所说的,“在理智与疯狂之间只有一道细细的红线”。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君同消万古愁! ~~~~~~~~~~~~~~~~~~~~ |
||
========== * * * * * ==========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