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在线论坛精华区>>影视世界 |
[102553] 主题: 艺术电影开始做大众化文章 from 中青报 |
作者: vagus_zhang (鱼鱼球【滚】) | ||
标题: 艺术电影开始做大众化文章 from 中青报[转载] | ||
来自: 218.78.*.* | ||
发贴时间: 2003年09月20日 03:30:23 | ||
长度: 5112字 | ||
艺术电影开始做大众化文章
本报记者 吴晓东 9月6日,号称“无规则主义电影”开山之作的《来了》终于来了。这一 天,导演胡小钉标新立异的电影理论让很多圈里人开了眼。然而,大家更 关心的却是,一通旁征博引、海阔天空之后,胡小钉该怎样面对票房的考 验———听了“无规则主义”这么一个很“玄”的概念,观众会不会吓得 落荒而逃? 在《来了》中,胡小钉组合了以下元素:北欧电影的哲理特质、法国电 影的散文品质和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技巧。用胡小钉的话说,无规则主义就 是跟着感觉走,跟着生活走。艺术创作是一种心灵和情绪的创作,是无序 的,因此,他的影片无法归入任何一个类型,既不是娱乐性的商业片,也 不是以前那种远离大众的艺术片。 在时下的电影市场,第五代正急着抢占市场,第六代忙着比拼个性,而 那些号称“新锐”的导演们却在艺术电影的大众化上做起了文章。 “以老百姓接受为起点,以表达内心体验为终点,这就是无规则主义的 优势。”胡小钉认为,倡导无规则主义的意义就在于,透过它,电影爱好 者可以与电影真正的“零距离”。“你只要热爱电影,能找到200万元以上 资金,电影局能通过,那你也可以像我一样拍电影,通过电影表达你的生 活感受”。 比起“蔑视、打破和超越一切艺术创作规则”的《来了》,另一位新锐 导演颢然把他的新片《青春爱人事件》定位为“中国首部新意念电影”。 据说这部电影的奇特之处在于,作品将要呈献给观众的许多样式是我们以 前从未经历过的。但颢然表示,“新意念”要比现在所谓的“新城市电影 ”更符合电影工业化的要求,是一种对于都市题材电影的新的理解和叙述 方式,它的核心就是吸引观众。颢然认为,新世纪的电影应该是一个观演 互动的娱乐形式,《青春爱人事件》将尝试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让观众 体验到从筹拍、拍摄到放映的全程快感。 近年来,艺术电影在国内市场走着一条热闹在外寂寞在心的惨淡路,在 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是它们,在电影杂志上面目光鲜的是它们,在白领们 的津津乐道之下成为“小资”标志的也是它们。但“票房毒药”的现状却 让拍艺术电影几乎成了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行为艺术,赚不到钱更是导演 们心中永远的痛。 霍建起导演的《那山那人那狗》就是一个例子。这部投资210万元却“ 代表了中国电影的一个高度”的影片,不仅一举夺得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 奖最佳故事片奖,而且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被评为“最受观众 喜爱的影片”。但在国内市场上,这部影片的票房却几乎为零。 还有以执导《大撒把》、《无人喝彩》轰动一时的导演夏钢,之后又先 后执导的《生命如歌》、《谁来倾听》等五六部作品,尽管获奖照旧,可 是在国内却无一例外被“束之高阁”;路学长的《非常夏日》由于发行上 的问题,最后干脆进了电影频道;《花眼》、《像鸡毛一样飞》在北京市 场只分别获得了几万元和十几万元的可怜票房,连受到热捧的《小城之春 》也不过卖到区区60万元。 有人把电影分成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两种,谈理想的就是艺术电影,谈 恋爱的就是商业电影。但事实上,电影是拍电影的人的电影,他的主观意 图决定了电影的商业或非商业,而划分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导演或制片 人心里有没有市场。窘境之下的艺术片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意识到自 己的生存问题。越来越多的新锐导演认识到,只有艺术是不够的,观众和 市场的认可才是实现自己艺术理念的基本前提。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 没有机会与大众见面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我已经极为厌恶以前那种拍摄状态了。”由“先锋”转向“大众”的 导演张元曾非常认真地说,让更多的观众观看和喜欢自己的电影,已成为 他目前进行电影创作的一项重要原则。 《卡拉是条狗》的成功让导演路学长终于体会到了拥有观众的幸福,“ 这次拍《卡拉是条狗》的心态比前几次更平和了。所谓平和,是自我感觉 从容了些,而这部戏的表面,看上去也是平和的,但内在力量比《长大成 人》丝毫不逊色。” 导演张扬则表示,我会坚持自己的东西,但观众一定是最主要的,电影 终究要放到电影院里去,现在已很难有纯粹的艺术电影了,艺术电影也需 要生存空间,需要市场回馈。 就连因《紫蝴蝶》曲高和寡一怒之下说出“看不懂可以走人”的导演娄 烨,后来都一再表示他其实在乎票房,因为“一个好导演有义务偿还成本 ”。 目前,对艺术电影感兴趣的观众已经形成一个圈子,在西祠、北大新青 年等网站,常能看见召集大家参加观影活动的通知。他们所观摩的新锐导 演的创新作品,一般人看了恐怕会睡着;他们所津津乐道的电影大师,普 通人恐怕一辈子也没听说过。在他们看来,艺术电影的存在,已经成为一 种追求自由、审美、更全面看待艺术的方式。 这些艺术电影发烧友主要是一些年轻人,尽管他们的身份、背景各异, 但他们对电影的理解惊人的一致———电影不能只成为娱乐和消遣的工具 ,观影者需要有独立思考能力。 对此,著名导演郑洞天认为,在中国,艺术电影的观众都是已经准备好 了的,现在缺乏的只是让他们和艺术电影交流的渠道与机会。 据了解,日前,北京时尚三联牵头的 A-G艺术院线重新上路( A-G是 英文词组AVANT GAROE的缩写,是前卫、先锋、先驱、个性的意思)。院线 除选择国外佳作和国产新作搭配上映外,还计划今年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 参与制作3部艺术电影。 时尚三联公司表示,上世纪90年代影坛出现的“个性”与“主观性”, 表面看来和大众文化的普及性有所对立,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样的电影更 平实、更直白地反映了当代人的心境和精神状态,因此, A-G电影能更及 时、更直接地与观众“对话”,潜藏着相当大的电影市场。 目前,中影集团和君士传媒联手的“新艺术电影”项目也正式启动。据 悉,该项目每年投资4500万元,以每年9部的数量扶植中国艺术电影创作。 已有30位左右的年轻导演参与到这个项目中。该计划的第一部分分别是电 影《好大一对羊》、民族形式包装的好莱坞故事《红灯》以及新纪实电影 《我爱北京天安门》。主办方表示,搞“新艺术电影”活动,是参照了韩 国青年电影近两年振兴的先例,希望通过这个年轻的创作群体发掘更多的 新电影元素并以此开拓更多的海外院线。 ~~~~~~~~~~~~~~~~~~~~ 生活的意 |
||
========== * * * * * ==========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