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在线论坛精华区>>影视世界 |
[172812] 主题: 高傲地发霉 |
作者: hhd2d (迟到的马贼) | ||
标题: 高傲地发霉[转载] | ||
来自: 211.154.*.* | ||
发贴时间: 2004年03月17日 18:02:54 | ||
长度: 6437字 | ||
《高傲地发霉》是香港作家张小娴的随笔文集的名字,很是喜欢。
对于大众不喜欢而自己独爱的人或事,也许能做的只有高傲地发霉! 发霉对于很多人而言或许是件很讨厌的事情,因为潮湿,因为尘封得不够 彻底,因为许久未见光华,那些霉菌就一点一点斑驳着爬上来,叫人看了 心里面充塞着一种异样的感觉。就象是《重庆森林》里梁朝伟对着滴水的 毛巾喃喃自语时的那般无奈感觉。 可往往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用一种高傲的心境去发霉。因为得不到大众 的肯定,因为骨子里的那份执着,因为心里一直坚持着的信仰。所以,当 发霉成为一种无奈的状态时,我们还有孤高的情绪! 《色情男女》里刘青云从码头冲向大海,纵身的那一刻,脸上有着一种表 情叫做尊贵。 《天上人间》里梁家辉游荡在香港繁华的街头,他的眼神里隐藏着一种东 西叫做孤独。 《我爱厨房》里罗家英在艳红的色彩渲染下倒地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气 息叫做心痛。 已经不知道为什么老是会记住那些电影中的细节了,很多的时候都是忘记 ,忘记剧情,忘记主角,忘记了电影本身给予我们的感动,却偏偏就记住 了那些小细节。 在特定的时空下,在一触而发的感触中,在午夜独自徘徊的心情里,它跳 将出来,把你击中,定格于此。 这种感觉,应该就是很私人的。它从来就不属于大众,它从来就不是可以 随便拿出来和某某某交流的感受。它,只属于冰凉夜晚孤独静坐的那个观 影人。 当你在一个叫做王晶的导演引导下一步一步畅怀大笑的时候,当你在一个 叫做周星驰的演员感召下挤眉弄眼甚至开始学以致用的时候,你不会在乎 骨子里那股属于灵魂的颤动。 王晶是一个神话,周星弛是一个神话。在这个电影圈中,有太多太多的神 话。 神话是用来被人传唱的,所以神话根本没有发霉的机会,它只会在一遍又 一遍的传唱中得到升华,升华成为票房与偶像。 这一切都没有错,我只能说,我们是脱离于其它生物的高级生物,我们以 群居的姿态生活在城市中,我们的思想在大方向上往一个目标靠拢,我们 需要票房,我们需要偶像! 所以我们需要王晶,我们需要周星弛,我们需要属于大众的娱乐,哪怕我 们会被娱乐抛弃在身后紧赶慢追。 可是总有这么一些电影人,他们一直在坚持着自己的电影理想,他们希望 拍一些别样的电影来赢得观众的共鸣。他们用电影开口说话,表达思想, 尽管他们拍出的电影可能在票房上是失败的,在传播程度上是小众的,但 他们的电影还是应该被人们记住。 以前杜琪峰的银河映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那时的杜琪峰和韦家辉、游达志、游乃海等人一起拍出了许多黑色边缘题 材的电影。在当时的环境下,拍这样的电影只能被少部分的人所接受,象 《两个只能活一个》、《一个字头的诞生》、《非常突然》等等都没有在 票房上获得应有的成绩,甚至很少有人提及。 可过了几年之后,这些电影 突然就走红起来,在大众间广为流传,引为经典。这情形就象是周星驰的 《大话西游》一样。 只是,现在的杜琪峰已经走在了大众的宽广路上,离我们身边越来越近, 离我们的心越来越远。或许这并不是你我所愿见到的模样。我想,这应该 是种妥协,一种互动的妥协。没有妥协,何来坚持? 但有很多电影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他们一直在小范围内传播,他们一直行 走在另类电影的边缘。即便是过去很多年,他们还是坚守着自己的那方阵 地,苦苦追寻一种梦想。哪怕这样的梦想最终找不到温床,这样的电影永 远只能在小范围内被人谈论。 在这其中,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关锦鹏和许鞍华的电影,尽管他们两人的电 影一直以来就以艺术化闻名于世,在各个颁奖典礼上也均有大大小小的奖 项收获,但他们的许多电影被接受的程度却远远和他们的名气划不上等号 。 就算拿再多的奖,他们的电影还是不能在大众间传播开来。 关锦鹏从开拍《胭脂扣》开始,走的就不是大众化的路线,他的电影注定 只能被一小部分人所喜爱。 《越快乐越堕落》是这样,《有时跳舞》还是这样,就连在国外屡获殊荣 的《阮玲玉》也仅仅只是成全了张曼玉的影后宝座。到了《蓝宇》终于稍 有起色,但还是没能真正走向大众化。 许鞍华的遭遇并不比关锦鹏好出多少,无论是《去日苦多》还是《女人四 十》又或是《千言万语》,都是应者寥寥。 包括这次的《男人四十》,尽管一如往昔,在金像奖上有所宰获,但真正 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是少之又少。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们的电影文艺气息过重,而娱乐指数偏低。在这个 全民娱乐的时代里,此类电影不被人们所接受并不是奇怪的事情。 如果说王晶、徐克等人的电影算是深受观众喜欢的大众化电影的话,那么 ,关锦鹏等人所拍的电影只能是被一小部分人钟情的小众化电影。无所谓 大众或是小众,无所谓庸俗或是艺术,无所谓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电影人走在这条小众电影的小路上,他们不以大众 的欣赏口味为拍片目标,一直坚持着自我的风格。比如陈果,比如严浩… … 陈果的电影一向是以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为题材,把摄影机镜头伸入 生活底部,用淡定且黑色的目光去注视生活,表现生活,记录生活。 都市里那些底层人物的种种情绪和心态都被陈果用电影一一表现出来,无 论是面对生活压力时的失意和彷徨或是面对感情时的温馨和绝望,都在他 的电影世界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严浩的电影是以一贯的主题深刻态度严谨出名的,从《滚滚红尘》到《 棋王》再到《太阳有耳》和《我爱厨房》,电影中没有娱乐性可言,有的 只是流畅的画面和压抑的气氛。严浩就是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们,其实这只 是生活的一部分。 除了这些坚定地站在小众电影的阵营中的人们外,还有一些电影人用自己 的方式默默地支持着。 和刘德华投资帮陈果拍电影一样,在1996年初,王家卫开始接触葛民辉, 然后就有了一部电影-----《初缠恋后》。这部电影的监制是王家卫,从电 影的制作班底来看,聚集了当时香港电影圈里的许多高手级人物,摄影是 杜可风,剪辑是陈祺合,编剧是叶念琛,导演就是葛民辉。 葛民辉拍这部电影只是为了告诉我们,其实电影有很多种表现方式,他选 择的这个以初恋为主题的电影题材就用了很多种手法来表现。 葛民辉用电影告诉我们一段话:“谈恋爱就象是削苹果一样,当你削完这 个苹果,这苹果很快就会烂掉,变黄了,发霉了,生虫了,就变成另外一 种东西,完全不再是苹果了。” 其实电影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看到有太多的香港电影已经完全沦落为 商业社会流水线上的一道固定流程时,我想,电影已经失去了电影本来应 有的面貌,电影不再是我们寻求现实之外的梦境,而是一种纯粹娱乐的手 段。 于是,就有了这些一直坚持着自己梦想的电影人,他们用电影来坚持自己 的理想,如果可以称之为理想的话。他们不在乎自己的电影是妇孺皆知还 是深埋角落,他们更在乎的是电影本身。 那么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在那些电影人苦苦执着不离不弃的坚持底下, 在那些有信念的日子里面,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总是觉得,那些讲电影的人,从来就没有指望过他的电影会被太多的人认 同,他们也许只是在自己的臆想中成全了自己生平的心愿,一样的江湖儿 女爱恨情愁,一样的风花雪月剑影刀光。 于是乎谁看了,谁爱了,谁把它流传开了,他们不管不问。 一部部好片子,就这样出来了。它的海报在电影院里占着小小的角落,它 的首映式一样上着,每一部电影应该配给的宣传它都不落。它没有什么不 同,它只是不喧哗不闹腾地捱过了上映的时期,过得三五年,有的一不小 心红了,有的一辈子少人问津。 他们高傲地发霉着,发霉是次要的了,关键是它的态度----高傲着! 想来电影与人们的生活态度其实是相通的,每个人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都 会有不同的方式,电影也是如此。 这才有了王晶,有了徐克,有了关锦鹏,有了许鞍华,有了陈果,有了许 多许多不同风格的电影…… 无所谓大众或是小众,无所谓庸俗或是艺术,无所谓文艺或是娱乐,无所 谓无所谓都无所谓。这一切没有什么不同,只看你爱哪一种。 ~~~~~~~~~~~~~~~~~~~~ 花什么时候开是有季节的...... 马贼什么时候来却没有人知道...... ~~~~~~~~~~~~~~~~~~~~ |
||
========== * * * * * ==========
|
作者: megryan (米兰) | ||
标题: Re: 高傲地发霉 | ||
来自: 218.78.*.* | ||
发贴时间: 2004年03月17日 22:37:44 | ||
长度: 620字 | ||
是的是的,我来重复一下昨天的回帖,
其实不是什么跌不跌眼镜吧,香港的导演真的就是在那样的环境,除了王 家卫这个异数,大多都是要向商业低头的,不然弹丸之地哪里来的那样的 高产量。 记得南方周末上有一期,说香港电影——我们俗所以我们可爱,他们自己 拍电影自己看起来很开心。不喜欢的是,有些人天天追着twins陈冠希王晶 杨千骅的电影,看完了又骂说,香港电影真是恶俗。其实港片的精髓又不 在这里,商业片就是逗个乐,现在市场开放了,不过看到了最一般的最平 常的港片,骂个什么劲呢? 喏,无间道系列,最近的最振奋的一个飞跃,这个我们都乐意看乐意说, 亲切的港片继续亲切,不乐意看的电影自可以远离,over. 张小娴,唉,她的书给我垫了床脚。 |
||
========== * * * * * ==========
|
作者: vagus_zhang (小) | ||
标题: Re: 高傲地发霉 | ||
来自: 218.78.*.* | ||
发贴时间: 2004年03月18日 18:18:53 | ||
长度: 1223字 | ||
抱歉我继续来冷场。
完整看下来,却无端端一直在想影展的事情。 当我发骚,相关诸位大可不必将此放在心上。 这种感觉,应该就是很私人的。它从来就不属于大众,它从来就不是可以 随便拿出来和某某某交流的感受。它,只属于冰凉夜晚孤独静坐的那个观 影人。 “寂夜”的道理,大约就是这样的意思。 私人、小众,各人心里的百转千折,以为只有冰冷夜色能明白你的心意。 可是既然是“寂夜”,又何必费了心思要于公众中放映。 放了又怎样?一部部片子,终归要灯亮起,人散场。各人的百转千折,还 是一样牢牢揣在怀里。 悖论无处不在。 或许以为可以把那些正在“高傲地发霉”的电影们借这样的机会见见大众 的阳光 或许以为你我会好好坐下来彼此交换被电影激起的一种叫做“想法”或者 “感受”的衍生物 可是你不屑地说外面那么多D版DVD就算没有你还有校园网和宽带电影 你仍然习惯抱着一杯咖啡守着电脑电视在孤独的夜里自己安慰娱乐自己 去他妈的海报广告打印复印双面胶屏蔽线资料评论贴图网址主题场次谈判 商议报销倒贴大众小众娱乐严肃边缘知名牛逼傻逼大家翻脸或是皆大欢喜 再怎样置顶加精,都丝毫没有交流的快感,和被期待的心情。 有意义吗?没意义 有改变吗?没改变 有所谓吗?没所谓 最后不过一场自恋而已。 ~~~~~~~~~~~~~~~~~~~~ |
||
========== * * * * * ==========
|
作者: megryan (米兰) | ||
标题: Re: 高傲地发霉 | ||
来自: 218.78.*.* | ||
发贴时间: 2004年03月18日 20:43:50 | ||
长度: 2974字 | ||
5555555555555,不给发霉不给发霉。
好的,拥有这个美丽的id我可能又一次要骂街了。 为何觉得心累,看不到一丝收效。 近的,单单看隔壁的id版就知道了,满眼的浮躁和泡沫,同样主题的贴子 每天甚至每个钟点就会有人跳出来发一下,然后一堆在线的人就会直接跟 贴,贴子弄得火热极了,所以,那里不如直接改名叫个枫林泉得了。 纯粹的对事又对人,再看看体育版,popo团起的也不过是三四五六七八人 ,再多id没有,再多原创没有,同这边的旺盛比起来,简直是个刺头瓜脑 的小丑孩。让我揣测一下,popo自己着实是热爱体育的,可俗语说,一个 巴掌如何拍,而对id_story,popo是难以割舍的,有感情不能改变一切, 那个版块的定位和主题完全是一个看起来像双鱼座的人定下的,“只想生 个小孩出来玩玩,对日后的鼻涕屎尿完全不曾设想过”,他开了版就等于 开了溜,popo的辛苦可能只有自知。 我揣测popo对版面的氛围是曾有过努力和设想的,可体力劳动往往累计身 心,在人倦了之后,怎么做到从无到有力挽狂澜? 噢,借机又骂了一回狗屁的高层。 远一点,看日月光华的movie,版风日下,我记得在暑假ivyivy刚上任的时 候,一见到水贴,便斩立决,回帖也是毋庸置疑的语气。现在那里的层出 不穷的询问下载和询问好片的没有意义的东西,版面氛围渐渐就没有了, 斑竹累,找寻信息的人也累。 所以,以上跑题了,我想说的是,体力劳动必然累计身心,累了必然觉得 倦,倦了再见不到收效,那就是彻底体会一种感觉叫失落。 喏,一个版的兴旺,斑竹的引导要有,热心原创的版友要有,看贴跟贴的 客官要有,现在这里都有,只是还不够强大。到了这里,不禁又要骂一下 ,剑老师的申请怎么还没有通过,我来去翻翻那些站规,怎么地就要等这 么久才能实习? 说回来,每次从光华的精华区晃回来,都觉得这里稚气地透着可爱,就像 刚发育的小树,有些感觉直接率真地冲天,爽心得很。 等待,忍受不解和孤独,是成长的过程,于人,于版。 ============================= 小 |
||
========== * * * * * ==========
|
作者: megryan (米兰) | ||
标题: Re: 高傲地发霉 | ||
来自: 218.78.*.* | ||
发贴时间: 2004年03月18日 21:13:29 | ||
长度: 1078字 | ||
对不起马贼的,完全走了题,现在我来说电影。
王晶和杜琪峰简直像双峰,两个典型对对碰。关于人,实在没法说太多, 总有人教育说盖棺定论,王晶拍的片子流于俗套和商业化,不代表他人本 身没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也许他钟情于收藏也许他热爱冲浪,电影若此, 电影市场若此,我们只能就现状说事儿。 其实就着这篇文章的情绪看看无妨,但是真要给陈果关锦鹏那种搞独立制 作或者文艺片的立个牌坊带朵红花,我是不大乐意的。发霉一说,更是见 仁见智的东西。 总觉得香港人还是幸福的,小小地方,电影产量极高,像独立影展,在特 定的院线是一定可以看到的,这一点上倒有点像法国,不似上海,上海的 院线总是定死了的一模一样的排片。 看不看,是香港人的问题,如同任何事情总有沉默的大多数,这样,顺利 过渡到讲寂夜影展这个事情上。 上医这里,在影展之前,只有大家沙龙和多厅放些新近的影片来暧昧一下 ,我们怎能期待说天应怜我,复旦的人文氛围迟早会横跨大半上海波及到 这里,在讲座都要班级凑数在王晶都要买票的这里。 也许可以做得更大,把整个氛围调动,成为校园必需的不可或缺的供大家 选择的一块;也许从此消失,只当用力走过,偶尔被学弟学妹提起,但还 是暗藏着,替每个观影者埋下的那些黑暗中的回忆,如植入体内一般,没 有东西可替代。 |
||
========== * * * * * ==========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