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在线论坛精华区>>影视世界
[39068] 主题: 最近看得几部片子
作者: leafout (大胃2002)
标题: 最近看得几部片子
来自: 61.171.*.*
发贴时间: 2003年02月27日 19:38:12
长度: 4671字
十七岁的单车Beijing Bicycle  导演:王小帅  大陆禁止公映
十七岁的贵从农村到北京打工,找到一份快递公司的活,只要赚到600块,
公司借给他的山地车就真正属于他了。然而,快要赚够钱的时候,车丢了
,于是工作也没了。他决定跑遍整个北京城寻找自行车,工夫不负有心人
,他看见一个学生骑着它,新的车主健说这辆车是在旧货市场上买的。围
绕这个矛盾,展开故事。

周黎明影评:17岁的烦恼与憧憬


  中国第六代导演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有着张艺谋《秋菊打官
司》的黑色幽默,但“笔触”没那么浓;它还有着时下风行的青春片的明
朗气息,但又不像青春片那样肤浅;当然它也被打上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杰作《偷自行车的人》的烙印,但又回避了后者的犀利和绝望感。可喜的
是,这些不同风格在影片中融合得非常巧妙,使得主创者对社会问题的关
注和艺术家的责任感融化在那会心的一笑或少年的朝气中。

  自行车广东话叫“单车”,上海、江浙、台湾等地称“脚踏车”,在
很长的时间里它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这样的日子正在消失,但
对于影片中的“贵”,自行车的重要性跟对1950年代意大利的城市贫民一
样,属于饭碗的一部分。他刚从乡下来到北京城,在一家快递公司找了一
份差事,那辆公司发放的山地车需要他挣钱赚回来。城里的中学生“健”
也需要一辆山地车,不过目的完全不一样,因为骑一辆酷酷的车,更容易
得到漂亮女生的青睐。

  尽管跟自己名字的谐音发生错位,“贵”和“健”在地位和身份上的
差别清晰地映照出中国自古既有的城乡差别、贫富悬殊。自行车作用的反
差,构成了影片主题核心的象征意义,也使得片中的自行车超越了剧情的
推手或道具的性质,上升为跟主人公同样关键的“人物”。跟自行车相比
,两位女主角代表的“向上爬”精神更像是为之伴舞的仙女,显得虚无缥
缈。   从表面上看,片中人物的动机都是为了追求某种物质世界的具体
东西,但在一个社会飞速发展的过渡阶段,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似
乎成了减缓人心浮躁的“铁锚”。影片结束前有一场巧妙的胡同追车戏,
除了充分展示京城建筑风格的作用外,似乎象征着人生的追求,尽管这种
追求未必理性,但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追求任何东西都应该比看破红尘
更实在些。

  也许是出于对付官方检查的需要,也许是编导的独特风格,该片对于
社会现象的透视没有用传统批判现实主义的剖析,而是用新新人类惯常的
“轻描淡写”,当然这里的“轻”不是缺乏内涵的“轻”,而是厚积薄发
的“轻”。比如影片没有把“健”定位成富家子弟、花花公子,他虽然以
日韩剧偶像似的形象出场,但后来我们发现他的家境也颇为贫寒。这比传
统的贫富比较式人物塑造(如穷人乖孩子、富家败家子)要高明得多。  
 可惜,关于“健”的家事,片中提及太少,跟上半场中“贵”的故事相
比显得稍弱些。当然,“健”有许多课外活动的戏,有利于西方观众了解
中国的同龄人(“瞧,他们跟我们玩一样的游戏!”)其实,影片即使没
有那份爱情青春元素,也照样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它的叙事和风格很简洁
明朗,没有文艺片常有的人为晦涩。   当然,影片的精华不在那几场零
星的谈情说爱戏,说实在,那是扮演“健”的演员最弱的地方。但他跟父
亲正面冲突那场戏完全投入、十分精彩,而那场戏正是全片的情感高潮。
窃以为追车后的“真正”结局反而缺乏社会广泛性,流于戏剧套路,它也
许象征着某种社会黑暗势力对弱者的欺压,但这种象征性只会使喜欢大团
圆结局的人们觉得浑身不舒服,并不能引起观众心灵深处的同情心。

  “贵”的演员乃本片的一大惊喜,他把一个农村少年内向、固执、不
怕吃苦、心地善良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观片时,你若告诉我他是从
乡下临时招来的非职业演员,我一定会信;但对于一名初登银幕、并非扮
演自己的新人,崔林在该片中的演技令人想起《秋菊》中的巩俐。上半场
几乎是他的独角戏,台词不多,但表情跨度很大,丰富的内心世界尽显黝
黑的脸上。到下半场,“贵”的戏少了,性格发展也处于停滞状态,所幸
“健”在此时开始出彩,撑起了故事的另外半边天。说起“半边天”,影
片中的两位女角颇有特色。她们均是单层次的人物,飘忽在“贵”和“健
”的世界里,跟自行车一样,处于可望和可及的中间地带。在很多电影里
,漂亮女角都被当作男主角大获全胜的点缀,但此处两位女角本身也处于
向上“攀登”状态,她们似乎就是“贵”和“健”的异性模糊投影,离他
们一步之遥,但不可能成为囊中宝物。周迅扮演的保姆更有神秘感,没有
一句台词,但弦外之音足以令人唏嘘;高媛媛扮演的女同学缺了个增加厚
度的背景故事,我们知道她另有所爱,目标是玩车技的酷男生,但光这点
似乎留于脸谱化,应该有点别的内容。周迅的保姆故事全靠两句对白,但
女同学的动机太简单,因此,非常上相的高媛媛显得镜头多了一点。扮演
“健”妹妹的演员把唯一的一句台词处理成了诗朗诵,虽无关紧要,却相
当刺耳。影片花了不少镜头捕捉北京的风貌,但没有掉进风光片的陷阱。
影片中的北京,比外国游客看到的要真实,更接近中国外地游客的感受,
既有一份新鲜感,又仿佛来到梦中的北京。可贵的是,影片没有流于简单
的人流和车流,而是尽量在这些过渡镜头中插入一些颇有生活趣味的小细
节。对于一部预算不高的国产文艺片,该片在音乐、音效等方面比同类作
品要讲究些,比如配乐,很多国产片都实行低成本的“拿来主义”,用整
段现成的器乐表现主题,或用一首首的完整流行歌曲表现时代氛围,用得
又长又滥,但《十七岁的单车》的配乐风格更像《卧虎藏龙》的主题,音
乐少而精,跟画面配合得恰到好处。十七岁,一个做梦的时节。我们看到
的虽然是一个有点苦涩的梦,但依然不乏理想主义色彩。毕竟,21世纪初
的中国已不是狄更斯笔下的世界,再加上编导精心构筑的那份青春气息,
使得现实更明媚、更容易消化。
========== * * * * *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