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在线论坛精华区>>影视世界
[203608] 主题: 热身!热身:《一一》 声音的影子
作者: bonbon (bonbon)
标题: 热身!热身:《一一》 声音的影子[转载]
来自: 218.78.*.*
发贴时间: 2004年05月01日 13:33:50
长度: 2594字
《一一》 声音的影子
来源:    作者:张献民   2000-12-08 15:15:38 

     一幅完整的台湾中产家庭生存状态画卷。父亲(吴念真扮演)的企业遭
到挑战,遇见初恋情人;母亲依靠修行来医治病理性精神萎靡;姥姥在昏
迷中倾听众人的述说;女儿邂逅初恋;儿子以为照相机可以让他见到事物
的背面……   

   评论: 对白,对白,对白…… 《一一》中的对白没完没了。每个人都
有心事,当无人倾听他们时,他们可以去姥姥的房间。姥姥昏迷在床,家人
在医生的嘱咐下,轮流陪她说话,谁知道她听到没有。没有知觉的姥姥是对
白的影子。
   光线有影子,被用来在电影里做各种文章,强调脸部的轮廓,夸大身形
的魁梧等。光线的正面和反面都可利用。声音如果没有影子,作用只有一半
。 看光影,这该是杨德昌费用最宽裕的影片。之前的有些作品, 由于费用
限制,不管他是否喜欢自然主义倾向,都只能用最低条件的灯光。《牯岭街
少年》和《麻将》的最关键场景都是夜市,前者是夜市的边缘,后者是夜市
的正中。几乎见不到电影照明的痕迹,却很完美。尤其是《牯岭街少年》的
夜市,是台湾电影最美的场景之一。

   声音更复杂。较远距离对白的录取,在绝不干扰周围环境的前提下,从
技术上来说也是很容易的,不象布光。但对导演的决心是个考验,对费用,拍
摄节奏的快慢,演员的适应和自我控制能力,录音的技术水平,都是考验。而
且,对港台电影非常致命的是,他们宁愿非常快节奏地工作,如果因为声音
的操作,节奏缓慢下来,对其他技术人员和明星们耐心的考验,更为艰巨。
一个很浅显的证据:台湾连续剧常用同期声,但却不认真做,粗糙模糊。

  《麻将》的最后一场戏在夜市中,有非常关键的对白,却制作得不好。
演员和导演的经验,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没有扛过考验,使得一场在剧本中
已经非常脆弱的戏彻底完蛋.<麻将>的大团圆结局不可理解,是个笑
柄。

   《独立时代》和《一一》避免群众场面。九十年代的台湾已经超越了
群众集会和街头聚会的时期,穷学生们在快餐店谈恋爱,富学生们去茶馆。
《独立时代》的最后一句对白是"我们去FRIDAY喝咖啡"。光影
和声音在这样的场所都很容易控制。

   《一一》是用日本人的钱制作的。分明有个选择:比较自然主义的对
白还是非常清楚的对白。杨德昌选择了后者。从技术角度来说,这是他在
摄影、录音和剪接上都最完美的影片。但是,任何对技术手段的选择都带
有明确或潜在的美学意义。
         《一一》中,无线话筒破坏空间感的情况非常多。吴念真坐在远
处车里与别人说话,车窗紧闭,声音却一丝不苟,而且绝对是同期。 虽然这
种做法有勉强之处,但是相比之下,跑到车里去拍,对空间感确实尊重,但距
离的感觉完全改变。杨德昌宁愿在视觉上尊重适当的距离感,同时又把声音
做得如在耳边.也就是说,万一声音同光线一样,有阴影,杨德昌在《一一》
中把对白声音的影子彻底抹掉了。     
   剪接时也把声音做得非常实用,利索。但是抹掉的只是物理意义上声
音的影子,嘈杂不清相互干扰的声音,意义不明确的对白。声音的影子却在
生理上留下来。每个观众都是植物人姥姥,听他们诉说。很多观众会在观看
后,自己去找对白的背面。
   《一一》在巴黎放映已有十一周,至今周末场必定爆满。 


转自银河网




========== * * * * *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