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在线精华区>>影视世界>>华语天下
[118406] 主题: 无间道的前世今生
作者: wistar (剑之心*西北望.射天狼)
标题: 无间道的前世今生[转载]
来自: 218.78.*.*
发贴时间: 2003年10月30日 11:48:17 (UTC +08:00)
长度: 16045字
无间道的前世今生

作者:稻子 
来源:网易娱乐


《无间道》三部曲




  2003年10月,《无间道2》在传媒的焦点关注里,千呼万唤始出来,虽然这部《无
间道2》和它的“大哥”仅仅时隔10个月。如果联想到当年的《古惑仔》系列的话,你
不能不承认,刘伟强的确有着策划系列影片的娴熟技巧和旺盛的工作热情,只要第一部
市场反响好,接二连三便都会不在话下。
  不妨把刘伟强的《无间道2》和之前的《无间道1》,以及他当年的《古惑仔》系列
,乃至整个香港警匪、黑帮电影,在一个总量上,作为一种类型加以观察。你会进一步
发现,这个“无间道家族”,真是蔚为大观。
  这时候,香港电影,可以归属入这个“无间道家族”的,已经不仅是一部电影,也
不仅是已经问世的两部和进行中的另一部,而是一种不断发展、演变中的类型,一个积
极的创作群体,一种开放的影像风格,数代导演的努力求变。标志着“无间道家族”性
格的,是这样一些品质:警匪片、黑帮片、卧底片的题材,两强对手作为主要行动元展
开主体情节,而忠诚、信义、背叛、骗局、谎言等等,则作为推动情节的动力元素存在
。流淌在“无间道家族”血液里的,是凌厉的叙事和单纯的商业动机。
  “无间道”作为一种品牌,它的背后,是香港电影相当重要、不可缺失的一块。“
无间道”的前世今生,这里有刘伟强个人在香港电影史的从无到有,有警匪、黑帮电影
作为一种类型的风格流变。“无间道”的起源、演进、高潮,正是“无间道家族”的电
影创作的发展史。而“无间道家族”作为一个整体的电影作品群,则被鲜明地刻上了“
香港制造”的烙印,在华语电影世界里拥有广泛影响。
前 世
一、《龙虎风云》时代的香港银幕

  关于“无间道”的前世,我们就先从香港电影金像奖历史上的几个重要年份看起吧


  1988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颁给了《龙虎风云》的导演林岭东。《龙虎风云
》描写卧底警察高秋夹在警、匪之间的痛苦和折磨,向警方及时通报匪徒的抢劫计划,
是一个卧底警察的职责,但出于朋友情义,高秋又不愿出卖阿虎,最后只能在负疚中痛
苦地死去。《龙虎风云》在逼真的社会背景下,从人性的角度写卧底警察,从而触及到
了卧底警察悲惨命运的核心――内心世界的分裂和扭曲。
  就“警察卧底”这一题材来看,林岭东的《龙虎风云》多少已经开了“无间道”系
列的先河,《无间道1》甚至多少还借鉴了的招数,只是以双重卧底取代了单向的卧底

  尤其值得玩味的是,刘伟强正是在林岭东1987年的这部《龙虎风云》里,首次担任
摄影指导。

  刘伟强是做摄影师出身的,他与摄影的缘分,源于小时候父亲送他的一部二手照相
机。年纪轻轻的他,就经常把玩着那个照相机,终日陶醉在摄影世界,想不到竟然会从
此影响了他的一生。
  刘伟强回忆说:“中学毕业,成绩考得不好,幸好报纸有份广告,招请电影助理人
员,不知道是什么,想到电影可能与照相有关,就去考邵氏公司。其实那是制片助理,
幸好我告诉制片,我的兴趣是摄影,可否调去摄影组,他就带我去摄影组,刚好有空缺
,于是我就从摄影小工开始做。”
  当摄影小工的他,第一部参与拍摄的电影,是由刘家良导演的《十八般武艺》,做
了5年摄影助理,终于得偿所愿,担任起摄影师。80年代,他随师傅敖志君做摄影师,1
987年才在林岭东的《龙虎风云》中首次担任摄影指导。

 
 
  从对于《龙虎风云》剧组的参与,到后来的《无间道》系列,从摄影师到导演,两
部电影,就这样联结着刘伟强一生的一个起点和一次高潮。
  《龙虎风云》时代的香港银幕,还是“小马哥”周润发的天下,黑色风衣、戴墨镜
、口中叼着一枝牙签,是“小马哥”标准的银幕形象;那时的电影美学,还是“吴宇森
暴力美学”的天下,“教堂、白鸽加一亿发子弹”的桥段多少给人以过分沉溺于枪林弹
雨的错觉。

  如果真的追溯“无间道”的前世的话,我不知道,这部比吴宇森《英雄本色1》晚
出半年的《龙虎风云》,算不算最早的“无间道家族”的一员。不过,以吴宇森、林岭
东为代表的一代导演,确实开创了香港警匪、黑帮电影的一个时代。

二、《古惑仔》的灰色天空

  进入90年代中、后期的香港警匪、黑帮电影,不能不提的有两对“最佳拍档”,一
对是刘伟强、文隽组合,一对是杜琪峰、韦家辉组合。
  两对“最佳拍档”这样的创作群体的存在,事实上标志着“后工业”时代的商业电
影的一种生产模式的日趋成形。就是说,一个导演,一部作品,身后总有一个编导、创
作群体的支撑。杜琪峰的身后,是韦家辉、游乃海、游达志和司徒锦源这样一个年轻编
导群组成的“银河映像”的创作班底。刘伟强必然也是独木难支,他的身后,就是和文
隽、麦兆辉等人的一次次组合。

  1995年,王晶、刘伟强、文隽组成了“最佳拍档”公司,此后,香港成了“古惑仔
”的天下。1996年,“最佳拍档”推出了第一部《古惑仔》影片《人在江湖》,就以数
百万的投资赢得2千万的票房,成为那年香港电影界的一匹黑马。
  当时作为香港资深电影人的文隽,出身草根阶层,熟知大众趣味。90年代,香港电
影经历金融危机,正是百业萧条的困难时期,文隽脱颖而出,迎合青少年口味,把《古
惑仔》系列漫画改编成电影。他编写的剧本,擅长把握时代潮流,把市民俚语融入电影
,非常讨好年轻人。《古惑仔》系列影片,虽然讲的是一群混迹社会的小混混,却表达
了现代社会青少年的孤独、幻灭感,“古惑仔”的天是灰色的天。

  《古惑仔》系列影片与以往黑帮片的区别在于,它是“后现代”都市环境下的黑帮
片,一切传统的价值观念面临解构,它的人物已经不用再负载过于沉重的道德负担,对
于“古惑仔”的小混混们来说,人在江湖,兄弟情义才是最大。陈浩南、山鸡等五个好
友,总可以化险为夷、战无不胜的经历,义薄云天的豪迈,是香港青年人新的都市童话
。这种黑帮片的全新的江湖环境,作为一种背景,不可能不被刘伟强带进了后来的《无
间道》系列的创作中。
  当年的刘伟强、文隽组合,已经是炮制类型电影的高手。“最佳拍档”的《古惑仔
》系列先后被拍了《人在江湖》、《猛龙过江》等6部,之后又衍生出《洪兴十三妹》
、《山鸡的故事》等“同门兄弟”,《洪兴十三妹》更把吴君如、舒淇推向了1999年香
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和女配角的宝座。

三、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刘伟强“摄而优则导”以来,多数都是与人搭档,很少能完全独当一面。刚开始执
导的《朋党》、《伴我纵横》,只是做“李修贤风格”警匪、黑帮片的执行者而已。后
来投靠王晶,与林庆隆、叶伟民一样,成为王晶旗下的导演,虽然拍了《新人皮灯笼》
、《香港奇案之强奸》、《慈禧秘密生活》、《庙街故事》等片,但是,因为有同时身
为监制等多重身份的王晶参与制作,以至这些电影后来通常都被人视为“王晶作品”。

  在《无间道1》之前,也很少有人称赞刘伟强的导演功力,甚至包括他的老搭档文
隽都认为,他做摄影要比做导演出色得多。刘伟强作品一直以来最为突出的,是影像风
格,其他方面则平平无奇。当时,圈内公认他拍片迅速、现场驾驭能力强、善于协调各
部门关系,只能说明刘伟强的拍摄工作业务熟练,这跟导演手法高明与否,并无关联。

 
 
  其实,王晶、文隽与刘伟强组成“最佳拍档”公司后,一般都是王晶做监制、刘伟
强做导演,文隽则做编剧,同时又执行监制,介入创作权力,他的编剧,加上刘伟强以
漫画的视觉风格进行演绎,两人的组合,缺一不可。如果说,王晶是当年刘伟强“最佳
拍档”的“幕后黑手”,那么文隽则非“帮凶”莫属了。

  即使是到了《无间道》系列的创作,也是由刘伟强与人联合执导完成,而这人便是
该片的最初创意及编剧麦兆辉,他对《无间道》系列的作用,也绝不会比刘伟强逊色。

  《无间道1》以前,你可能不知道麦兆辉是谁。1990年在香港演艺学院演员系毕业
的麦兆辉,自1991年开始为一些小成本的电影担任副导演,三年前,香港电影市道不好
,麦兆辉在没有人邀请他开拍、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开拍的情况下,写好了《无间道1
》的剧本。
  这是麦兆辉的第一部剧本,在写剧本时,他就已经为导演的工作做了细致的编排,
导演方向、场位、镜头,全都齐备了,他说,拍摄时只要依照剧本就行。但是,多次尝
试,都没人愿意接拍。当时他想:“这回再不行,我就真的改行了。”幸而遇见了刘伟
强,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四、《旺角卡门》的手提摇镜

  追溯“无间道”的前世,后来的《无间道》系列和刘伟强个人直接关联的,其实更
大程度上是影像。
  香港电影界真正开始注目刘伟强这个名字,是在1988年。那一年,王家卫《旺角卡
门》的摄影获得香港金像奖提名,而这个摄影正是刘伟强。
  刘伟强在该片中用蓝色调、冷色调营造画面,颇具创新意义,大量的手提摇镜,也
是技惊四座。他说:“那时候属于较旧派的年代,摄影风格比较平稳,而我就好采用手
提、摇摆镜头,蓝调、偏黑,他们感觉好犀利,觉得我用的色调、比例好大胆,连王家
卫当时都担心,问行不行呀,我说,没有问题。”
  后来我看《旺角卡门》时,一再地联想到了《古惑仔》系列和《无间道》系列的影
像,在1988年这部王家卫最“古老”的作品里,我已经很难分得清,哪里是后来的王家
卫,哪里是后来的刘伟强。


  1994年,刘伟强再次和王家卫合作,在《重庆森林》这部电影里,把他的摄影技术
表现得炉火纯青。甚至连杜可风都评论认为,刘伟强的手提摇镜是全香港最棒的。
  正是从那时起,圈内人开始对刘伟强这个勤奋认真、精力充沛的工作狂有了深刻的
认识,而他也凭借自己的努力,在1990年便有机会拍摄自己的导演处女作《朋党》,之
后导演、摄影双管齐下,直到《古惑仔》系列,才真正开始以导演工作为主。而无论是
参与摄影,还是参与导演,我们在刘伟强的作品里,总可以感觉得到他的一贯的对于影
像的敏感。

五、史诗与小品:香港黑帮片的两种气质

  刘伟强、文隽组合的“最佳拍档”的《古惑仔》系列在香港电影界火了一阵以后,
我们不能不提的另一对组合,是以杜琪峰、韦家辉组合为核心的“银河映像”。

  2000年是香港电影的新纪元,想来也是导演杜琪峰生命里最为辉煌的一年。那一年
的香港电影金像奖,杜琪峰以《枪火》和《暗战》两部影片同时入围最佳电影、最佳导
演,并且最终凭借电影《枪火》首次荣膺最佳导演。

 
《暗战》
 
《枪火》
  与吴宇森、林岭东时代气势磅礴的英雄神话相比,杜琪峰影片中常见的警匪对峙,
更像是猫捉老鼠的斗智游戏,过程是无所谓胜负的两败俱伤,结局是唯命运决定一切,
帮助刘德华拿到自己第一个金像影帝的《暗战》正是一例。
  而使吴镇宇成为金马影帝的《枪火》,则透过不多的对白和紧密配合的音乐,勾勒
黄秋生、吴镇宇等五位保镖,在工作过程中的关系和人物内心的状态。这部影片以250
万的成本在市场上获得了五倍于成本的票房,证明杜琪峰无愧为善于在艺术和商业之间
把握平衡的大师。
  如果说,杜琪峰之前的警匪、黑帮电影的叙事趋向于一种“史诗”气质,那么杜琪
峰以来的警匪、黑帮电影,则开始趋向于一种精致的“小品”气质。不再以场面的气势
磅礴、血雨腥风的视觉冲击取胜,而是以编剧的耐人寻味、挑战智商取胜,线索越来越
简约,叙事越来越绵密,矛盾越来越突出。
  这两种气质,我认为,也是一直以来,香港警匪、黑帮电影的两种选择。

  这两年杜琪峰“弃武从文”,多拍爱情、文艺片,但是《暗花》、《暗战》以来的
两强对峙的叙事主线索,对《无间道1》的构思不可谓不深,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小
品”气质,已经成为香港电影人的某种投机取巧、以小成本做大制作的一种选择。
** 无间道的今生 **
一、《无间道1》的多样化风格

  2002年12月12日《无间道1》的上映,标志着“无间道”的今生,也标志着我所谓
的“无间道家族”的高潮呈现。但是《无间道1》的出现,并不意味着那一种类型的最
后终结,相反,“无间道家族”不是单一风格化的。
  警匪、黑帮电影一直都是港产片最主要的类型之一,但近年来却有不复当年之感,
难以拍出新意,票房因此流失。电影商一时也对此失去了信心,一度,拍黑帮片不如拍
搞笑片,香港人最需要的不就是开心么。
  但是,香港警匪、黑帮电影,在香港乃至整个华语电影世界的影响,却并没有抹去
。相反,好的这类电影仍旧是观众的最爱,比如杜琪峰为代表的“银河映像”以来的一
批相关作品,有着一种杜琪峰电影作为精致“小品”气质的特有魅力。

  应该说,《无间道1》的出现,是延续了这种杜琪峰以来的“小品”气质,并且是
对这种“小品”气质的更好开拓与补充。
  刘伟强拿起警匪、黑帮电影里较为常见的“边缘人”题材作文章,但是,与杜琪峰
不同,他不是从黑社会与警察对立的表面意义去诠释,除了枪战和动作,对特殊环境里
人性畸变,着墨甚多,在大量的娱乐元素以外,挖掘出一些发人深思的东西。
  两个命运迥异却又如此相似的角色,一个生死相携的故事,陈永仁、刘健明在这个
铲除内奸的过程中,同时都受到生命里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到底是命运弄人,还是人
定胜天,等待你的是一个难以预料的结局。

  至于和刘伟强自己当年的《古惑仔》系列相比,作为一种类型,《无间道1》被赋
予了更多的潜在精神台词。警匪、黑帮电影不再是“古惑仔”时期的单纯的叙事模式和
类型,不再是必然的战无不胜的喜剧结局,兄弟情义,也不再那么单纯可靠、值得信仰

  这时候,刘伟强的警匪、黑帮片,作为一种类型,在深度和广度上更为复杂。
  让影迷感兴趣的,还有四位影帝的身份变位。在片中,刘德华和梁朝伟的真实身份
应该是互换的,不过,无论怎么换,两人还是冤家对头。与两人身份的变位相对应,身
为两人老大的曾志伟和黄秋生,虽然作为对手的身份不变,但两人实际的手下都不是自
己人。四个人的同时出现,已经是莫大的吸引,如此的身份之迷,更增添了影片的一种
迷离之美。

二、复制版《无间道》

  2003年9月5日,时隔近10个月,电影《无间道1》被准许在内地公映。中影公司此
举看似炒冷饭,事实上,是对《无间道1》持续近一年的持久魅力的认可。近一年以来
,关于《无间道》系列电影内外展开的话题,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传媒的视线,哪怕它的
音像制品已经在内地铺天盖地,我们仍然无法否认《无间道1》胶片版的魅力。
  对于《无间道1》的持久影响,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无间道1》以来,香港电影出现
的几部复制版的“无间道”吧。

  香港电影产业,像一部巨大的追逐利润的机器,一旦出现一部被票房认可的精品,
跟风之作便会一哄而起,分享、开拓、挖掘一块新的题材领地的剩余利润空间。我不知
道,如果真的划分一个“无间道家族”的话,原版的《无间道》系列愿不愿意跟这些电
影们,认个亲呢?
  先是六月王晶的《黑白森林》,王晶自己不否认对于《无间道1》的跟风。我们也
不能忘记,当初麦兆辉苦心经营的《无间道1》的原创剧本,其实是最先送到了王晶手
中,由于当时王晶正在转公司而没有接,然后才落到正在创办“基本映画”公司的刘伟
强身上。
  这几年香港电影本身市道衰落,王胖子自己也没有当年勇猛。估计因为《无间道1
》热卖,续集也在火热拍摄,王晶可能心想,不如换条路走,也淌一下警匪、黑帮片的
混水,拍一部警匪、黑帮片,当然会被人拿来与前者相比,宣传上已经先占了便宜,这
样兴许还能摸着几条鱼。这些,恐怕正是王晶拍《黑白森林》的动机。
  不过,王胖子的这次投机,显然还是盲目了点。本来他是想表达,身处不同境地的
两个主角,对于仇恨的诠释的;但是为了保持故事的精彩,他还是习惯性地,把主要精
力放到了那场黑帮争斗中,几乎忽略了对两个主角千差万别的心理描述。场面做的越宏
大,故事和细节也就被磨砺的越粗糙。
  《黑白森林》刻意效仿《无间道1》,却已经失去了《无间道1》叙事上那种精致“
小品”的特有味道。全片斥资数千万元,其拍摄阵容之大,动作场面之火爆,是《无间
道1》远所不及的。似乎王晶的法宝本来就是场面取胜,也更适合大众口味,而王胖子
也不过就是想凑个热闹,趁着《无间道1》的余热,在票房上分一杯羹,这么简简单单
而已。

  接下来,七月底的《双雄》姑且不说,我们再看九月刚刚上映的《大丈夫》。曾志
伟坦言,这是一部“无间道搞笑版”的电影。
  导演彭浩翔信奉“多种类型的杂糅,能够带来喜剧效果”,把警匪动作片的表现手
法嫁接到这部夫妻喜剧小品上,大量的调侃拼凑《无间道1》以及很多香港电影的名片
桥段。夫妻双方进行的一场“猫和老鼠”的游戏较量,被处理成警匪斗智的形式。影片
结构也是先从男方角度开始偷情经历,然后又从女方角度捉奸,最后合二为一,上演曲
折交错的斗智好戏。

  其实,非要把别的电影和《无间道1》进行比较,是没有意义的,这样我们就必然
会先入为主地,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虽然,这种比较阅读在这一段时间以来,几乎要成
为评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好像所有的电影都得和“无间道”沾亲带故,而不像“
无间道”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

三、《无间道2》的背叛与回归

  真正的“无间道家族”,作为一种类型,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它的影像风格是开
放的。哪怕你做商业片,最为忌讳的也就是模仿、抄袭最终走向僵化的所谓“类型”。


  《无间道2》的出现,正是对《无间道1》的试图超越。
  这一次,我们看到了刘伟强的野心。他声称,《无间道》系列,要成为,向科波拉
的《教父》比肩的电影。
  我个人的第一反应,当然很难置信。在香港这样的,现行的电影产业的运作环境和
体制下,在香港电影多年以来形成的,创作的急功近利、主题的单纯肤浅的这样的传统
下,《无间道》系列,能不能也有《教父》系列那样的徐缓的叙事,最重要的,是有像
《教父》系列那样的深刻、厚重的历史感?

  应该说,香港不是一个人文氛围够深刻、厚重的城市,虽然它也经历了百年以来的
沧海桑田。作为续作,最为困难的,就是对于前作的继承和开拓。我们在《无间道2》
里看到了一些97前后的历史现场,不管与故事本身合拍与否,应该说,作为续集,这种
设想是值得鼓励的。作为一种努力,刘伟强等人的勇气可嘉。
  前面我提到过,一直以来,香港警匪、黑帮电影叙事上的两种选择,一是“史诗”
气质,一是“小品”气质。如果说,《无间道1》仍然延续了杜琪峰银河映像以来的一
种“小品”气质的话,那么,《无间道2》无疑作出了和它的前作有所不同的选择。

  《无间道1》里,四个人身份的变换固然复杂,但是主要的行动元还是单一的,叙
事的主线索还是清晰的。《无间道2》里,叙事着重于描述一种时代的变迁,伴随着这
种变迁的,是一个家族的衰微和另一个家族的崛起,故事里的主角开始变得纷纭,戏分
平均,这显然是一种接近于“史诗”的叙事策略。就是说,故事的讲述,已经不再侧重
于某单个或者某两个人物的行动,而是通过众多人物的活动,展现整个宏观世界的时间
的变迁。

  刘伟强、麦兆辉在《无间道2》作出这样的选择,是一种开拓,也是一种冒险。对
于仍然希望看到一部类似于《无间道1》的风格的影迷来说,将会是失望的。但与此同
时,《无间道》系列故事,可拓展的空间无限扩张了。

  而作为警匪、黑帮片,这时候我们再一次回过头来,和吴宇森、林岭东时代的气势
磅礴相比较,《无间道2》又不全然是一种回归。如果说,“吴宇森暴力美学”表现出
来的“史诗”气质,更大程度上是取胜于场面,那么,《无间道2》营造的“史诗”气
质,则将是取胜于叙事的精巧。

  所以,《无间道2》对于过往的“无间道家族”来说,是一种背叛,是一种回归,
是一种补充,是一种新的开拓。再由《无间道2》展望“无间道”的来世,如果还有来
世的话,那么“无间道”的未来将充满希望。


~~~~~~~~~~~~~~~~~~~~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君同消万古愁!

~~~~~~~~~~~~~~~~~~~~

========== * * * * * ==========
上级目录
Copyright © 2001-2025 枫林在线(www.FengLin.inf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