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在线精华区>>枫林视点>>毕业去向
[149086] 主题: 迷惘的大学生
作者: bebyond (monoo)
标题: 迷惘的大学生[转载]
来自: 218.78.*.*
发贴时间: 2004年01月14日 00:13:58 (UTC +08:00)
长度: 5959字
发信人: runliu (runliu), 信区: JobAndWork
标 题: 迷惘的大学生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Thu Jan 8 22:28:24 2004)

今天两个南大的学生来看我。一个数学系大三、一个法语系大三。虽然很忙,但还是抽
空和他们聊了一会儿。说了几个观点:
 
1、第一份工作
 
第一份工作需要找像微软、联合利华、四大这样的公司吗?对一个优秀的人来说,不见
得。这不是因为我已经在这样的公司,所以这说。我们暂且把这类公司叫做“大外企”
。让我来分析一下一毕业就进入这样公司的优缺点,谨代表个人观点,供参考。
 
优点:
 
大外企通常都有这样的共性:a) 待遇好、b) 制度严谨、规范、c)人际关系相对简单、d)
工作环境优越、e)同事们都很优秀。对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进入一家大外企
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也是很好的选择。在这里工作两年,你可以很快的学会一些大公司
的思维方式(专业、敬业、规范、合作、激情)。你的待遇也会很快给你舒适的生活,
给你相对于其他同龄人的优越感。你的经验值会不断提升,会逐渐明白一家大外企的运
作方式、规则、限制、盈利模式、成长历程、发展方向、优秀人才标准等等一些对你个
人成熟非常有用的东西。你会从别的优秀的人身上学会很多东西、并且因为别人的优秀
,而不断鞭策自己,往更高的目标奋进。
 
缺点:
 
大外企的优点正好也是它的缺点。这里的待遇好,会让你渐渐的觉得,我就应该值这个
价钱。可是作为一个螺丝钉的你一旦不幸离开了这家公司,你会发现,以你的能力根本
没有办法找到同样的薪水的工作。你会越来越错误的高估自己。这里由于是一家已经成
功的公司,你会认为业务就应该是这样运转的,严谨规范的商务运作、繁复积极的部门
合作。你会认为一些小公司的失败就是因为他们的社会道德感不够。无比复杂、险恶的
商业社会于是会在你眼里变得简单起来。人际关系的简单也会使你变得越来越天真,不
懂得与道德不良的人互利共存。工作环境的优越,会使你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很难回到
没有免费纯净水的办公室工作,你认为这一切的便利都理所当然。同事们都很优秀,会
让你错误的估计这个社会的执行能力,当你出去之后,你会深恶痛绝很多人不上劲、不
卖力、不聪明。当你发现这是一个普遍现象的时候,你会很难接受。最终,你会越来越
懒,越来越胆小,再也不能走出去,优秀的人也只能在公司内部寻求职位上的纵向发展

 
你会一辈子待在这家大外企吗?如果会的话,一毕业就进入会是一个好的选择。当然,
也要这家公司愿意你一辈子待在这里。如果你认为你不能一辈子待在这里,那当你离开
的时候,后果是可怕的。
 
所以,我的个人观点是,不要太在乎你的第一份工作的环境、薪水等等条件。关注一下
发挥的空间,关注一下具体做的事情是不是能更好的锻炼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甚至主动
去挑选一家不成熟的公司。那么,你在这样的一家公司锻炼两年所能学的东西,将会让
你受益终生。你会了解到真实的中国商业社会是怎样的复杂、真实的人际关系是怎样的
勾心斗角、真实的业务目标是怎样的残酷无情。然后如果这个时候你有机会进入“大外
企”,你会比很多人有资历、竞争力,进去之后,你也会比很多人走得更远。当有一天
你必须离开的时候,你学到的是你以前失败的补充,你会更有信心寻求新的机会。不要
太在乎刚毕业的前几年的薪水。到你35岁你后,你会觉得当年的那点薪水少的好笑。如
果你为了这点好笑的薪水而放弃了更为重要的东西,那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我的观点是,第一份工作,不一定要进入一家“大外企”。当然,每个人都有自
己的价值观,仅供参考。

2、谁给你实践机会
 
我很同情他们。他说,他把大公司的电话一个一个打过去,问有没有假期实习的机会,
结果都是冷冰冰的回答:没有。不等说完就挂了电话。几乎每个如此。
 
谁在给你实践机会?有一个大公司的实习背景固然好,如果没有怎么办?自己给自己创
造实践机会。
 
这位师弟想进四大(咨询公司)。不知道怎样能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我给了如下一
个建议。找一个现在热门的话题,比如,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事件。你就去设计一套调查
表,很专业的那种。题目与题目之间要互相关联、防止随意填写。然后,招上一批同学
,到大街小巷作调查,要覆盖合适人群,达到可信采样率,比如1000人。回来之后,你
就开始做一系列的分析,比如“大学生、工人、下岗工人等不同职业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差异”,“在校学生、工作3年之内、3-10年、10年以上的人对这问题的看法差异”,
“成年(18岁以上)男性、女性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差异”,“发现:36-40岁人群的看
法与众不同”,“分析:为什么大学生和不是大学生的同龄人看法差异巨大”等等一系
列的专题。因为你的数据是可信的、分析是科学的,所以很多人会相信结论是可靠的。
把这篇调查发表在南方周末、或是杂志上,一定会引来关注。这个实践,无疑会对你进
四大这样的咨询公司有莫大的帮助,因为他们做的也就是基于调查数据说话。
 
比如我一直在说的,给民工小学讲课。首先你要有能力找到民工小学,别人还要愿意让
你去讲。讲出效果来,这个活动变成一个学校级别的活动,你就成立一个“爱心社”,
扩大做公益事业的范围,你的能力会越来越强,社会关系也会越来越广,视野越来越开
阔,想法也越来越多。
 
自己给自己创造机会,这样的机会还很多。关键是,跳出固定的模式,化被动为“主动
”。“主动”这是一个无比神奇的词。你只要真正的领会了其中真谛,你会觉得机会无
限!


3、出国读书,学校排名
 
这是两个很简单、并且相关的问题。现在很多人都会很清楚,很多出国读书的人只是去
买文凭。那一张“海归”的文凭,能有多大用?出国的人太多了。在国内都混不好的人
,出国多半混不好。回来之后,缺了几年国内经验,就更混不好了。但是,如果你出国
读的是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那又不一样了。因为,去的人都是精英,回来还是精英,
你一定能有好的发展。
 
我的意思很明确了,出不出国,你是不是名牌大学,都不算什么,你永远要从上往下数
一数,你排名第几。
 
我上南京大学的时候,我的系60个人,现在这个系160个人。我上大学的时候,全校老
师学生勤杂加起来不到1万人,现在一个年级就快1万人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61-1
60的人,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就不能算是南京大学的。或者换种说法,现在的大学已经
从“精英教育”,变成了“普及教育”。请面对这个现实,不要认为,“大学生”这个
头衔还有多少光环。
 
你永远都应该从上往下数。不管在多少年前、不管在多少年后,中国的前1000名(打个
比方,当然不是指成绩)永远都会有好工作。大学生扩招,从原来的几十万但现在的几
百万,但是前1000名永远不用担心,因为开口是在下面,不是在上面。出国读书不错,
考上一个好大学不错,但是现在出国读书、好大学的标准都降低了,你也能再用降低了
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了。数一数自己和全国第一(不是指成绩)有多大差距?然后,以这
个差距为标准吧!
 
向这个目标努力,不要认为就业形势差了(就业形势从来不曾差过!),而是大学的标
准降低了,或者认为用人单位的要求提高了。如果说中国每年有1000个岗位(实际上这
个数量每年在增加),那么这个标准从来没有提高过,只是认为自己达标的人越来越多
了。

 
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你可以选择,做奋进的勇者,还是还在自满的大学生。

 
~~~~~~~~~~~~~~~~~~~~
※作者已于 2004-01-14 00:16:37 修改本文※

~~~~~~~~~~~~~~~~~~~~

========== * * * * * ==========
上级目录
Copyright © 2001-2025 枫林在线(www.FengLin.inf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