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在线论坛精华区>>枫林视点
[127558] 主题: 由“七年制评估”想起99年“本科评优”
作者: mickeychow (mickeychow)
标题: 由“七年制评估”想起99年“本科评优”
来自: 218.78.*.*
发贴时间: 2003年11月19日 23:35:46
长度: 3110字
    看到大家对“七年制评估”那么热烈,我不禁想起99年的那次教育部
“本科评优”,很多情景让我感觉似曾相识。
    也是到处修修补补、大兴土木,东院那个汉白玉校门就是那时候造的
;还有原来上课的助教、研究生一下子都换成了教授、副教授(不过这倒
是那次评估给我们学生带来的最大好处,自此上医所有的本科生课程在师
资和备课上都不再“淘浆糊”了);还有不准带早饭到教室去吃,上午8点
以后就是没课也不许在寝室坐着,还背一些“校训、校风”之类的东东…
…不过区别在于那次评估是“全民动员”,涉及所有专业本科生,而不像
这次只涉及“七年制”和医疗系。
    我们那时也热衷讨论“评估团专家吃喝玩乐”之类的事,只不过那是
咱还没有bbs,寝室里基本没电脑。那时听说过当时几个当红的上医“女歌
手”陪专家唱卡拉ok之类的“八卦”新闻,最后评估结束前学校还化了1万
多块钱搞了一台演出,我们在市里获奖的校歌合唱团的“上医老校歌”作
为压轴节目,结束时领导们还上台跟我们握手来着,反正那阵势应该比现
在有过之而无不及,想必98级以上的学生都还有点印象。
    不过最终的结果是那次我们没有评上,而同时参评的“上海中医药大
学”却评上了,其实这件事后来校方一直没有公开。
    那为什么都这么“劳命伤财”了,还是没评上呢?其实我觉得主要是
因为当时的硬件条件太差了:没有23、24号楼,没有电化教室,药学院学
生当时还在东院那些破烂不堪的教室里上课,更没有新教,图书馆的藏书
量应该是现在的几分之一,而且新书比例很小……但我认为当时的软件(
学生)绝对合格;而由此联想到如果现在再搞一次“本科评优”,我们的
硬件虽还不尽完善,但绝对合格了,倒是要为我们的“软件”要捏一把汗
:自修的教室多了,可是除了考前,平时空的慌;图书馆的藏书量翻了几
倍,可是自己的借书额度总是借不满;图书馆环境舒适了,但原来拥挤不
堪的阅览室却变得冷冷清清,倒是图书馆外面的那个“自修室”背挤的满
满噔噔……
    后来我一直觉得那次“本科评优”的失败是上医历史上的“滑铁卢”
,它本身只是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追根溯源,90年代以后开始上医一直在走“下坡路”。
    我们的“上海医科大学”在70周年校庆之前是一直执医药卫生院校之
牛耳,94年卫生部“211”工程遴选中总分第一(其次是北医和协和,所以
协和当时痛失211);95年时被《Science》杂志评为中国高校第11名(北
医13名,协和还挨不上号),据一位老教授说,Science评选的依据是90年
代以前的文献发表情况。我也是因为看到当时上医的这些宣传就进了上医
大。
    不过我们的上医一直是很穷的,而且是特清高的那种,我还曾经引以
为豪,虽然现在看来那是一种与时代发展脱节的“迂腐”。
    有很多人把上医的“沦落”归因于××领导的无能,不过我觉得这不
是他一个人的责任,这里面有历史和体制性的原因,只不过“倒霉事”都
让他赶上了。这就好像是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兴衰,如果因循守旧、固步自
封,不变革创新,必然从兴盛走向衰败。
    其实老上医的辉煌是计划经济时代创造的,90年代以后已经开始走下
坡路,只不过当时有很多“老本”可以吃,勉强支撑到70周年时已经不行
了。
    当时其他兄弟院校的情况是:北医主要是“近水楼台”,是卫生部的
“大儿子”;协和虽历经建国以来历次政治斗争冲击(办办停停),90年
代以后也开始逐渐恢复元气;二医则有上海市这个“富婆婆”,又靠着一
批精明能干“上海人”的领导有方,所以进步神速。而上医却夹在“卫生
部”和“上海市”之间,两头都不亲。
    所以这样看来,2000年的高校合并也是“大势所趋”,合并不是“最
优解”,但也绝不是“最差解”。
    后来发生的事想必大家都知道的。
    最后祝上海医学院此次“七年制评估”顺利,并快快结束,省得大家
整天觉得怪别扭的:)
 
~~~~~~~~~~~~~~~~~~~~
※作者已于 2003-11-19 23:48:07 修改本文※

~~~~~~~~~~~~~~~~~~~~

========== * * * * *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