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在线论坛>>枫林视点 [管理模式] [快速回复] [推荐给朋友] |
[402706] 主题: 南方周末:中国最好的学生上哪所大学 |
作者: crescendo | 标题: 南方周末:中国最好的学生上哪所大学 | |
昵称: Cre∫endo | 来自: 192.168.*.* | |
经验值: 128619 | 发贴时间: 2006年06月01日 16:38:12 | |
等级: ★★★★★ | 长度: 5839字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09:52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本报记者由珊珊 □陈静 “内地学生能去香港就不要去北大……香港以巨额奖学金吸引学生,已经渐渐改变 了中国大学的层级。” “调查显示:65.53%的考生和家长更倾向于到香港读书,香港高校吸引力超过内地 一流名校。” “如果每年内地高中毕业生最优秀的一两万人被香港的大学挑走,内地还有哪个大 学好意思说自己是‘一流’?” …… 今年高考之际,香港8所大学再次集体出动,广招内地生源,引起了人们的众多议论 。港校明显的优势使内地尖子生在北大、清华等顶级名校外,找到了另一种选择。有学 者撰文指出,内地高考招生格局正在逐步改变。 尖子考生的新去处 今年,香港的中文大学、城市大学、香港大学、科技大学、理工大学、岭南大学、 浸会大学和教育学院在中国内地20个省市招收本科生。其中,中文大学和城市大学根据 教育部批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第一批录取的重点高校名单。其余6所香港高校则自主招 生。 “北京,608;四川,668;辽宁,636。我们和北大、清华的录取分数非常接近。” 提起去年录取内地理科生的平均成绩,香港科技大学中国内地学生及学生事务主任朱力 径博士一脸骄傲。 陈秀野,北京状元,以687分的高分曾被清华大学录取,再三权衡之后,选择了香港 科技大学。 刘扬,广东状元,放弃复旦大学,投奔香港科技大学。 李洋,海南状元,因高考移民身份被清华拒之门外后,被香港城市大学录取。 已被确定保送北大、清华、中科大、浙大、复旦、上海交大等名牌大学的学生,也 成为香港高校重点争取的生源。去年香港科大接触的13个保送生中,已有5人被保送北大 ,但家长听完科大的介绍后,当即表示愿送孩子到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和城市大学借参加全国统招之力,更广为内地考生和家长所知。面对 统招报名时非此即彼的选择,香港高校丝毫不处下风。2005年中文大学在四川招收的文 科考生中,英语单科成绩平均高达144分,已录取的考生在各省市前100名之内的多达15 人。 50万元的奖学金诱惑 香港高校一年的学费约为6万-8万港币,生活费在1万-4万港币左右。为吸引尖子生 ,各校都拿出了巨额奖学金。 中文大学今年计划在内地招生270人,其中提供100个全额奖学金,每个全奖包括大 学4年所有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补贴,共计约50万港元。 城市大学设立了44万港元的“状元奖学金”,去年海南状元李洋首获殊荣。此外, 该校还分不同等级发放其他奖学金,从24万到2万港元不等。 来自深圳的薛明宇,因中学期间曾获国际化学竞赛金牌而于2004年被保送北大。入 学不久,他获知香港大学招收全奖学生,立即报名并被顺利录取。“我并不觉得北大就 比港大差,可既然港大不收我学费,还给生活费,我为什么不来?” 薛明宇说。 但这种诱惑也仅限尖子生。 香港大学中国事务执行主任陈燕玲承认,去年,香港大学为全球的海外学生设置了 100个全奖,每年12万港元左右。内地有五六十个学生拿到奖学金,但并非都获得全奖。 薛明宇还记得,港大在北大招收全奖学生7人,报名人数达200 多,“我在北大的班里有 10个状元,4个国际竞赛金牌得主,实力非常强,但还是有人觉得港大竞争太激烈,干脆 不报名了。” “香港的大学早就与国际并轨了” 并非所有内地学生都冲着奖学金而来。北京状元陈秀野选择香港科大的主要原因, 还在于科大“视野开阔,中西结合 ”。 根据《泰晤士报》评比,历史悠久的香港大学在世界200所大学排名中居前50位,该 校50%的教师毕业于世界著名学府,许多教授在国际上具有显著影响力。“我们除中文系 外,学校从教材到课堂全部采用英语教学。很多教授本身就是外国人,不会讲中文。” 香港大学中国事务总监黄依倩说。 城市大学朱国斌博士也介绍说,城市大学拥有52位讲座教授,其中10位是世界各国 的知名院士。他作过一个比较,“现在内地许多一流大学都说要与国际接轨,其实我们 香港的大学早就与国际并轨了。” 和内地高校多采用百分制计算不同,香港学生的成绩用国际承认的GPA平均分绩点计 算学分。 “这种方法督促我们在一学期里持续不断地为每一科努力。”温州来的城市大学翻 译及传译专业一年级学生夏倩说。由于期末考成绩只占总成绩的40%左右,平时的出勤率 、测验、作业、课堂演讲等反占更大比重,夏倩不敢忽视任何一天的课程。“我在内地 上大学的同学总是很闲,平时玩电脑游戏,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背背书就可以了。” 夏倩说。 灵活的学分制使学生有了更多选择和机会。深圳学生庄冰冰就读香港大学数学系, 她在港大还选修了多门音乐课、日语、文化比较等和数学不相关的课程。“内地大学也 给学生选修第二外语,但选择很少。香港大学的语言系有近20种语言供学生选择,日语 系仅为修第二外语的学生就开了十几个班。”庄冰冰说。 多样的机会 香港高校极重视学生的对外交流。“要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文化和制度,因为我们培 养的学生不仅要能管理香港和内地,还要能管理世界。”中文大学入学及学生资助处处 长周陈文琬说。 来自深圳的城市大学商学院会计系学生杜先杰,明年初将到新加坡最大的会计师事 务所实习5个月,事务所和学校将为他提供工资和补助,并报销路费。杜先杰觉得,如果 实习顺利,毕业后直接去那里工作。 而温州来的夏倩也已争取到明年去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做一学期交换学生的机会。 类似的实习和交流在香港高校非常普遍。朱国斌告诉本报记者,城市大学各科系会 为学生寻找本地、内地以及新加坡、英国、德国、美国等地著名企业的实习机会。 香港大学每年选派20%的学生到内地或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日本、新加 坡等地的大学交流。中文大学每年有600多名外国学生来交流,也送出400多名学生到20 多个国家的180多所大学交流。 香港高校学制为3年,中学学制则有7年,为使内地学生与香港学生同步,所有招入 香港高校的内地学生需读一年预科。目前,中大、科大、城大等都将预科设在本校,而 港大则委托内地合作高校完成。薛明宇曾在北大度过一年的“委培”时光,对两所顶尖 高校的国际化程度有了感性的比较。据他统计,“北大每年由学校提供资金到国外实习 的最多一两个,到国外交流学习的不过10到15个;而港大去年仅仅到国外最顶级学府交 流的学生就有30人左右,其中12个来自内地。” 毕业后的前景,是学生和家长更看重的深层问题。 “香港是国际都市,许多到香港高校读书的人把这里作为进一步出国的过渡。”朱 国斌分析说。据城市大学统计,前几年城市大学的内地毕业生,有67%留在香港就业或到 海外深造。香港大学的内地毕业生则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 学院等世界著名高等学府及美国微软、花旗银行、纽约人寿保险等大公司。 “如果都是毕业出国深造,香港大学的学生应该比北大学生更容易一点,毕竟这里 的教授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比较多,他们的推荐信对国外的名牌大学更有说服力。”薛 明宇说,“北大、清华也有很多著名学者,但他们很多都不再亲自带本科生了。” |
||
========== * * * * * ==========
|
作者: crescendo | 标题: Re: 南方周末:中国最好的学生上哪所大学 | |
昵称: Cre∫endo | 来自: 192.168.*.* | |
经验值: 128634 | 发贴时间: 2006年06月01日 16:38:42 | |
等级: ★★★★★ | 长度: 6127字 | |
内地招生:从冷漠到爆棚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09:52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香港高校大多从1998年、1999年开始在内地招生。 最早把目光投向内地的是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教授、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 级研究员丁学良还记得,早在1993 年科大就有招收内地学生的设想。“和科技相关的本 科生源严重不足。学校花了很多钱在全世界招聘教员,但香港最优秀的学生却不爱学理 工,要学财经。”但是,“所有的香港大学都是公立大学,政府拨款补贴学费。如果从 内地招生,这个钱谁出? ” 后来,香港赛马会愿意提供一笔基金,作为内地赴港学生的奖学金。最初,香港高 校只能委托内地10所高校招生,即所谓“代招”,学生须先考入北大、清华、浙大、复 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10所大学,之后再经过选拔进入香港高校。而且 ,每所香港高校的招生名额仅限制在10到30名。 “这种招生基本是试探性的,学生全部享有奖学金待遇。”香港城市大学对外联络 合作处处长朱国斌博士说。 变化始于2003年。当年,国家教育部允许香港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但限于北京、 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6省市;2004年,增加到10省市。 自主招生之初,内地对香港高校普遍反应冷漠。“上海重点中学的校长根本不理我 们。”朱力径说。除了历史悠久的香港大学外,很多学生家长对香港的高校一无所知, 他们甚至以为香港中文大学只教中文。2004年科大的内地学生回北京做宣传,人大附中 连门都不让他们进。“重点中学都以多少学生考上北大、清华为荣,香港的学校算什么 ?”朱力径忿忿不平。 香港高校不得不集体行动,在几大城市联合举行宣传会。2004年,一个北京重点中 学校长团访问香港。科大直接把访问团拉进校园,让校长们亲身感受科大的教学设备和 氛围,“北京四中和实验中学的校长都意识到,科大也是个很好的大学”。这一参观, 为科大打开了在北京招收尖子生的局面。 2005年,香港高校在内地的招生范围一下子扩展到17个省市,今年,又增加到20个 。 港府吸引内地人才的优惠政策也使港校招生如虎添翼。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处新闻主 任何淑娴向本报记者展示的“2003 年港府人口政策报告书”中提及:内地人才在内地有 人脉关系,熟悉内地市场、消费意向和业务运作情况,他们来港工作肯定有助于开拓内 地庞大的市场。香港必须更灵活地吸纳内地专才。 港府教育统筹局发言人张先生也指出,香港吸引内地人才的第一步就从高等教育开 始。为此,教育部门采取了更为灵活的非本地生比例限额政策,各校非本地生总额可达 到学生总数的10%。香港各高校都将这些名额中的绝大多数给了内地生。比如,香港大学 的270个非本地生名额中,内地生占250个。 同时,港府各个部门都从政策上给予内地学生在港学习乃至留港就业的优惠。 2005年,香港大学的招生计划是200-250人,报名人数超过5000;香港城市大学计划 招生120人,由于报名人数超过预期,录取名额增加到193人。今年,科大目前仅在北京 一地的报名人数就已超过600人。 选才标准差别很大 不是所有内地尖子生都适合在香港读大学。周陈文琬认为“一个教育制度不可能适 合所有人”。 曾在复旦大学“委培”一年的香港大学法律系学生骆嘉昀做过比较,“香港大学与 北大、复旦等内地一流学府在‘文化’上差别很大。” 学会自主和做选择,将是内地学生在香港面临的最大难题。 还在上预科的刘扬觉得自己成熟很快,因为“办身份证、签证续签等都要自己处理 ,交流也要自己计划,而国内的大一学生还和高三时差不多”。 骆嘉昀也提到,“所有课程的时间都要学生自己安排,还要争取奖学金、交流的机 会,这些光想是没有用的。” 除中文大学和城市大学取消面试、参加全国统招之外,其他6所大学依然采用高考成 绩和面试相结合的自主招生。自主招生时,英语应用、心理素质、逻辑分析能力等成为 考察的重点。 杜先杰参加过香港大学的笔试和面试,一向认为英语是自己强项的他,考完后感觉 太难了,“复杂程度远远超出高考水准,感觉很像托福、雅思考试。”面试环节的难度 进一步增加,“整个过程都要用英语和考官聊天,他们的问题很深,例如怎么考虑中国 农村的发展问题。我的一个同学被问到中国的航天技术发展问题。”杜先杰承认,以前 他从没想过这样的问题,更不要说如何用英语表达。 黄依倩解释说,除英语口语外,面试时考官还注重考察考生的心理素质和潜能,“ 这种考试不用复习,开始只限于一般闲聊,后来逐渐深入,问及考生对自己报考专业的 了解、阅读的书籍、知识积累,并且观察他们的性格和特点。” 2005年,在各省报考港大的学生中,有11个省的高考最高分考生被拒绝。黄依倩说 :“他们不适合读港大。” 比如,有位学生想报港大建筑系,但面试考官认为该生缺乏创意,是学建筑的大忌 。劝说后该生仍坚持读建筑,港大只有放弃。还有的考生在面试时不善言词或对想学专 业毫无了解,也被港大拒之门外。 “香港大学培养的是领袖型人才,我们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判断能力、良好的沟通能 力以及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因为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成为将来的领袖。”黄依倩说, “一定要打破一个观念,高考成绩最好的学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人才。” 科技大学的朱力径博士也举例说,科大曾在深圳招过一个偏理科的学生,文科成绩 并不好,考内地的一般大学都困难。但从科大毕业后,这个学生拿了全奖到麻省理工读 博士。“独立性强、自我管理能力强、心胸开阔、社交能力强的学生,才适合到香港读 书。”城市大学的朱国斌博士说。 冲击是双向的 随着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影响力的扩大,有学者和媒体提出,香港高校的吸引力已 超越北大和清华,双方在每年高考后争夺最优秀生源已是必然。 对此论断,不少人提出异议。他们认为,香港高校的招生人数不会无限制上升。 香港大部分高校都想在未来几年把非本地学生的比例从目前的10%提高到25%。“但 25%是上限,”黄依倩说,“招收内地学生是为了增加生源的多样性,我们总不希望整个 学校都是内地学生。” 朱国斌认为人才流动的冲击对内地未必是坏事,“如果香港高校对内地的冲击能让 内地高校意识到两地教育的差异,内地自会考虑怎么办。” 丁学良也认为,香港高校会对内地的教育制度造成两方面的刺激,首先是如何用更 好的方式发现年轻人的素质、潜力;其次是如何保证这些方式不被滥用。前者是对国内 的教育系统而言,后者是从制度层面而言,即内地高校如果自主招生,如何保证不会产 生腐败。 凤凰卫视评论员、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许子东还提出,人才的流动及其影响 是双向的,“人才不是流失,是流动,这种交流非常好。其实要说影响,应该是对香港 的影响更大一些。到香港的内地学生大多非常出色,勤奋刻苦,给香港学生很大激励, 他们之间也形成了竞争。” “香港的高等教育也有自己的问题。”许子东说,“除了最著名的3所,其他大学的 国际化程度并非真如他们所说的那么好。有的学校虽然使用英文教材,但如果课上没有 外国学生,也就开始说中文了。” 除了引进内地学生,许子东认为,香港高校更应该引进内地的学者和教授,“香港 的教师职位是很高薪的,所以不敢随便引进内地最著名的教授和学者,如果放开这一块 ,真正的冲击才会到来,而香港的高校也将有非常大的变化。” |
||
========== * * * * * ==========
|
作者: crescendo | 标题: Re: 南方周末:中国最好的学生上哪所大学 | |
昵称: Cre∫endo | 来自: 192.168.*.* | |
经验值: 128637 | 发贴时间: 2006年06月01日 16:39:06 | |
等级: ★★★★★ | 长度: 8481字 | |
北京学生的香港攻略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09:52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北京学生的香港攻略 本报记者 徐彬 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今年有超过10%的考生报考了香港的大学。对于他们来说 ,3站地外的北京大学或者清华大学,已不是惟一的金字招牌,更大的诱惑来自香港—— 灵活的招生方式、丰厚的奖学金、全新的教育模式,以及更好的就业和深造机会。 香港伸来的橄榄枝 实际上,对香港伸来的橄榄枝,人大附中的学生早已不新奇。 这本是一个“不存在高考升学率问题”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学校,2001年—2005年, 每年有40%的考生能升入北大、清华和人大。 5月19日,该校副校长沈献章说,香港来北京招生并不是短时间的事,10年前,人大 附中便有学生陆续赴港澳就学。和现在不同的是,当时港澳高校招收的都是不占内地招 生指标的自费生。虽然那时港校就对成绩优异者提供高额奖学金, “但由于渠道不畅通 ,前去就学的学生并不多”。 大规模的报考出现在2005年。这一年,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正式纳入全国 统一招生计划,香港的另外6 所高校和5所澳门高校仍继续在内地自主招生。 这一年,人大附中有24名考生接到香港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其中20名最终成行。 沈献章介绍,这20人中有同时接到北大或清华录取通知书的,但自己选择了香港; 也有比北大和清华的录取线差几分的,态度更是毫不犹豫。 让老师们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在两次模拟考试中都考出高分的学生第一志愿选择了 清华大学,第二志愿填写的是香港城市大学,但在正式高考中发挥失常,比清华的录取 线还少两分。结果香港城市大学不仅录取了他,还奖励了24万元奖学金。 这个事例在同学中广为流传。沈献章说,今年,人大附中报考香港的人数超过10%, 达到95人。 北京时代凤凰快递公司经理储皖沪的孩子便是其中之一。他的情况如同那位“失而 复得”的师兄——有实力上北大或者清华,但也选择了香港。 全家研讨,初步敲定3个志愿填报方案:香港城市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 学、香港城市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 年初,孩子赴港参加“京港学生对话”,专门到香港中文大学“转了转”。回来后 ,说了一句让原本还犹豫的妈妈彻底改变主意的话:我要去香港的一流大学上学。这个 家庭决定用“香港攻略”——也就是第二方案——来应对孩子的命运之战。 “水与火的区别” 香港用几场简简单单的宣介会,便打开了内地的缺口。 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香港有6所高校是自主招生,并不占内地的招生指标,万一 考生不能被北大和清华录取,香港还可以作为一条退路。 宣介会上的港方教师,让学生和家长眼前一亮。“他们气质很好,谈吐很有学者风 范。”储皖沪说。 储家的“香港攻略”确立之前,储皖沪接连挤进北京和天津的两个会场——分别由 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主办。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全英语教学方式,学校环境 ,博士生录取比率,毕业后学生的去向,都令他感触很深。 “起码不像北大和清华有那么多学生,孩子能有更多的机会和老师接触。”储皖沪 说。 但要获得香港的大学奖学金,难度并不亚于上北大或者清华。严格的笔试和面试, 将考察考生的英语能力和均衡素质,他们要求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分 析判断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 “我们培养学生,不光要看能考多少分数,而是今后在社会上能不能成为一个具有 独立思考能力的、合格的人。”港方教师这样解释。 而这一点,恰恰说到了家长们的心窝里——内地高等教育的弊端之一便是很多学生 缺少创造性思维,只知道标准答案。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家庭甚至当场拿定主意:即使拿 不到奖学金,也支持孩子去香港上学。 为香港招生叫好的不仅仅是学生和家长。 “我相信在香港,学生能受到货真价实的教育。”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杨 东 平教授说,“内地的大学,整体上还处在前现代状态。” 在他看来,内地和香港的教育模式“完全不同,就像水与火,越来越多的人会明白 其中的区别”。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内地大学生上互联网要付额外的费用;而在香港, 这是校方提供的基本服务之一。 “实质性的启迪” 香港高校侧身内地争夺生源,考生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在“一考定终身”中 多了一个全新的选择。 有选择,就必定有流失。在中国人民大学,过去几年流失的学生逐年增加。招生办 的工作人员后来发现,有一部分未报到的学生去了香港。而在北大和清华,有不少像陈 秀野一样的“高考状元”转学香港。 与外界猜测的不同,这些大学并不认为香港招生会对他们产生冲击。 “香港招生目前不会对我们产生很大影响。”北京大学招生办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至于状元流失,也不是很严重的问题,“没有状元还有其他一流人才”。 清华大学对本年度的招生充满信心。一位教师认为,清华的育人模式经过了上百年 的探索,经得起时间检验;而香港来内地招生,毕竟是一个新事物。 不过,在生源争夺上清华已经迈出一步。清华招生办提供的2006年招生简章上,提 出一系列“新举措”:进一步完善“按院系招生、按大类培养”、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 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引进香港高校赴内地招生,原本是一招双赢的妙棋:考生受益;两地的高等教育改 革得以互动。但在一些学者看来,短期内要去除内地高校的行政化色彩,打破内地的几 所名校垄断高分考生的格局,并不可能。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估计,如果不扩大招生规模,20年内,香港都难撼动北大 和清华在内地的霸主地位,“如果教育体制不变,香港招生只会对自己有利,北大和清 华依旧可以选到高分考生。” 但他相信公众会从中获得实质性的启迪,舆论将迫使北大和清华这样的名校不断思 考:什么是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这是一种潜在压力,“至少是让北大和清华在心理上 有压力”。 三个上海学生的香港投考经历 本报记者 戴敦峰 上海学生考大学历来有“足不出沪”的传统,哪怕是内地最顶尖的清华、北大,到 了上海也不得不设置一个“零志愿 ”来吸引考生。香港高校来上海招生,是否就志在必 得? 石耀洲参加高考的时候,尚不知有香港高校招生这一说。对于一个上海本地学生来 说,复旦、交大、同济这几所沪上名校历来是高考志愿表上的首选。 1997年石耀洲考进了复旦。刚刚开学不久,和他一起考进复旦的两个高中同学就被 学校选中,在复旦读完大一后,前往香港大学攻读本科学位。 香港高校在上海招生已有近10年历史。而最初采取的方式就是与上海的复旦、交大 和同济等几所高校合作,从这些高校的学生中选人前往香港读书,并给予一笔相当丰厚 的全额奖学金。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仍然选择香港。”陈济(化名)说,“哪怕没有全奖。” 陈济2004年考上复旦,随即被香港城市大学选中,赴港攻读电子商务专业。 陈济去城大的经历听起来有点像个故事,以至于他不得不用“幸运”来形容自己的 这段经历。 “我先是接到复旦的录取通知书,然后被挑去参加香港城市大学的面试。当时复旦 参加面试的大概有120人,他们从中挑了9个人。” “香港和内地高校的差别体现在方方面面。对于我这样读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来说 ,香港无疑是个更好的选择。”最让陈济印象深刻的是两所学校的课本,“同样的电子 商务课本,上海高校用的是香港城大1995年的版本,而城大几乎每个学期都有更新。现 在我们用的课本是2004年版的。” “去香港还是去复旦?”在2004年夏天,这是困扰上海中学高三学生陈怡佳的一个 大问题。 2002年是香港大学首次获准在内地招收自费本科生,拟招生人数不超过30人,并集 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厦门4地。当年7月,香港大学由副校长带队在复旦举行招生咨 询会,还安排了3名在读的内地大学生现场说法。由于是首次在内地招生,学生和家长们 的热情并不高。多数家长认为,沪上的好大学还是第一选择。 2004年陈怡佳毕业的时候,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都来高中学校里开宣讲会,当 场发放申请表。香港中文大学的面试地点设在香格里拉酒店。“给人的感觉非常不一样 。”陈怡佳回忆说,在香格里拉的一间会议室里,一进门就有一位助理给你先拍一张照 片,随即便打印出来贴在个人资料上。 陈怡佳的第一志愿选择了复旦新闻系——这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同时她也参加了 香港大学的笔试和面试。由于香港大学的录取是在复旦公布录取名单之前,对于高三学 生来说,无疑多了一个选择的机会。 陈怡佳首先收到了香港大学的录取通知,同时被告知:如果确定要来港大读书的话 ,现在立刻就要把学费汇过来。 一边是亚洲最佳大学中排名第三的香港名校,一边是自己仰慕多年的沪上名校,究 竟该何去何从? “香港大学确实有很多非常吸引人的地方。”陈怡佳说,国际化的城市、良好的软 硬件设施、合理的课程设置、高额的奖学金以及毕业后更多的选择方向,这些都是内地 高校无法比拟的,“他们甚至有专门的课程教你在参加不同的宴会时应当怎样着装”。 但香港高校的学费也是个不小的门槛。每年4万港币的学费,加上住宿费、生活费, 一年的开销大约在10万港币左右。即使对于上海的学生这也是个不小的数字,排在内地 首位的上海2005年人均年收入不过1.8万元人民币。犹豫良久,陈怡佳还是决定选择复旦 ,“去香港以后还有机会。我还是先实现自己多年的梦想。” 在2005年《香港及上海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报告中,香港在所有32项竞争力指标 中,31项领先于上海,惟有在“宏观经济结构”一项中得分相同。 越来越多的上海高中毕业生把香港作为一个未来的选择。上海中学高三年级组组长 胡老师告诉记者,去香港读书要开具高中时期的成绩证明,而“今年来开成绩证明的学 生明显比往年要多”。 “香港高校来内地招生,对于考生们来说又多了一个选择的机会,我们对此是非常 赞赏的。”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郑方贤说,“香港高校比内地招生更加自由,更加自主 。这种观点和观念,对国内高校的招生改革也有帮助。”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李瑞阳表示,欢迎香港高校来沪招生,香港高校不会影响到 上海高校的招生,毕竟其招生数量还不多。 |
||
========== * * * * * ==========
|
作者: bavsf | 标题: Re: 南方周末:中国最好的学生上哪所大学 | |
昵称: 百无禁忌 | 来自: 59.66.*.* | |
经验值: 537 | 发贴时间: 2006年06月01日 22:15:04 | |
等级: 略懂一二 | 长度: 262字 | |
我们系今年有三个去香港大学的交换生名额,基本上是学分绩前三的人去了(我们系前 三的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大陆前三了)。 他们选择去那里做一个学期交换生的原因有两点:(我亲自和他们接触的)1,那边给钱 ,很多钱。如果理财合理的话,这一趟能省下来2~3万港币;2,那边课程轻松。 |
||
========== * * * * * ==========
|
作者: LordOfTerror | 标题: Re: 南方周末:中国最好的学生上哪所大学 | |
昵称: 八神再现 | 来自: 221.137.*.* | |
经验值: 742 | 发贴时间: 2006年06月02日 11:27:49 | |
等级: 略懂一二 | 长度: 92字 | |
外地同学到北京、上海,几个人回去。
大陆同学到香港,几个人回去? 中国人到西方,几个人回去! |
||
========== * * * * * ==========
|
作者: wangyisheng | 标题: Re: 南方周末:中国最好的学生上哪所大学 | |
昵称: 医生·清晨第一缕阳光 | 来自: 192.168.*.* | |
经验值: 3648 | 发贴时间: 2006年06月02日 12:34:11 | |
等级: 对答如流 | 长度: 119字 | |
关键还是要有政策导向,光是宣传大家建设家乡、建设祖国是不够的,要想大多数出去 的人再回来,是需要具体的有吸引力的措施的。 |
||
========== * * * * * ==========
|
作者: bavsf | 标题: Re: 南方周末:中国最好的学生上哪所大学 | |
昵称: 百无禁忌 | 来自: 59.66.*.* | |
经验值: 609 | 发贴时间: 2006年06月02日 23:33:29 | |
等级: 略懂一二 | 长度: 107字 | |
nod
政策导向是首要的 但是思想教育也要加强啊 近几年的中小学思想教育流于形式啊………… sigh………… |
||
========== * * * * * ==========
|
作者: crescendo | 标题: Re: 南方周末:中国最好的学生上哪所大学 | |
昵称: Cre∫endo | 来自: 192.168.*.* | |
经验值: 128964 | 发贴时间: 2006年06月02日 23:36:02 | |
等级: ★★★★★ | 长度: 186字 | |
【 在 bavsf (百无禁忌) 的大作中提到: 】 : nod : : 政策导向是首要的 : 但是思想教育也要加强啊 : : 近几年的中小学思想教育流于形式啊………… : : sigh………… 漏了个字吧~~ |
||
========== * * * * * ==========
|
作者: bavsf | 标题: Re: 南方周末:中国最好的学生上哪所大学 | |
昵称: 百无禁忌 | 来自: 59.66.*.* | |
经验值: 612 | 发贴时间: 2006年06月02日 23:42:05 | |
等级: 略懂一二 | 长度: 14字 | |
哈哈,太狠了吧 |
||
========== * * * * * ==========
|
Top |
Copyright © 2001-2012 枫林在线(www.FengLin.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运行使用32.26毫秒